倪惠英李林楷代表:百花齐放才更有希望 本报北京消息特派记者周乐瑞、李宜航、韩平报道:京剧进课堂不宜“一刀切”,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学生学粤剧更实际!多位粤籍全国人大代表认为,京剧固然是“国粹”,但其他地方戏曲剧种同样是“瑰宝”,应该让各地中小学生结合实际学习本地传统戏曲,这样才更有利于戏曲文化“百花齐放”。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粤剧团团长倪惠英认为,京剧走进中小学,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国粹,出发点非常好。但仅仅让京剧走进学校“显得有些狭窄了”,更适宜的做法应当是因地制宜,在推广京剧的课程中,将一半课程设置为地方剧种。
全国人大代表李林楷也表示,京剧进课堂一事最好不要一刀切。“如果各地学生都学京剧,其他地方戏曲极有可能因为被"忽略"而日渐式微。”
李林楷认为,各地学校可以教授各地有特色的戏曲,比如珠三角地区可以上粤剧课,潮汕地区则可以学潮剧。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地方戏曲的传承渠道,另一方面有利培养一批对地方戏曲感兴趣的“接班人”,地方戏曲就可因此而后继有人,获得重新勃兴的机会。
作为粤剧名家,倪惠英坦言,她一直为弘扬粤剧文化而奔走,但目前的情况却很不乐观,“走进剧院里几乎没有年青观众,粤剧文化可能失传绝不是危言耸听!”
“是不是青年人对传统文化一点都不感兴趣呢?当然不是!”倪惠英说,前阵子她们在大学中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很多大学生兴趣越来越浓,有的没有票也自发赶来看。“这说明粤剧对青年人还是有吸引力的,只是他们从来没接触过也没了解过,所以也谈不上喜欢或者讨厌。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应该让他们去接触、去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倪惠英说,有条件的话建议广东的中小学生每一学期至少看一出粤剧。
图:倪惠英代表(左) 郑迅 摄
(责任编辑:王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