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8年全国两会 > 2008年全国两会最新访谈

陈竺:从赤脚医生到卫生部长

  陈竺:从赤脚医生到卫生部长

  这是一个插队知青刻苦学习成为一名学者,最终成为一名部长的故事。

  38年前,初中毕业只有17岁的陈竺,和那个年代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从大都市上海来到江西农村插队。

  那些躬耕农田的日子,他抓住一切机会读书。

他喜欢医学,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命运眷顾了他,他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并进入一所卫生学校深造。由此,他开始步入医学的殿堂。

  2007年6月,当年的赤脚医生陈竺成为卫生部部长,并是改革开放后首个出任政府部长的无党派人士。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更大的舞台。

  一个好学的知青

  30多年前的夜晚,江西省信丰县山香村,收工的知青有的早早上床休息,有的出门找当地老乡聊天。一间窄小的土坯房里透出一点灯光。一个年轻人,在蚊帐中,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亮,翻看《中国建设》。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成为卫生部长的陈竺。

  当时的陈竺在信丰县山香村插队。多年后,他的老师———中科院院士、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王振义回忆说,上山下乡的那几年,书籍一直是陈竺最好的伴侣。

  陈竺1953年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上海第二医学院(现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教授,他还有一弟一妹。1970年,17岁的陈竺初中毕业后,来到江西农村插队。

  从小受父母的熏陶,陈竺一直喜欢医学,他希望有机会能做一名医生。

  白天,他和其他知青一起在田间劳动;晚上,他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光,看父母从上海寄来的医学书或者英语书。当地的老乡都记得,陈竺的蚊帐被煤油灯熏得乌黑,有次还差点烧着了。

  陈竺学习英语的方式很“独特”。他看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这使得他安全地度过了检查;他每月从7元的生活费里省出一元买《中国建设》,从中找出医学报道,自己翻译成英文,寄回上海给父亲,父亲修改后再回寄给他。

  1974年,在信丰县山香村呆了4年的陈竺,成了当地一名赤脚医生。王振义说,“当地老乡对他评价很好,说他医术好、心肠热。他也说过,赤脚医生的经历让他觉得知识很重要。”

  当赤脚医生一年后,在当地领导的推荐下,陈竺来到江西省上饶卫生学校读书,两年后他毕业留校任教。因为他专业知识扎实,业务出色,很快,他得到学校领导推荐来到上海瑞金医院进修。

  在瑞金医院,他遇到了王振义。“当时我觉得这个年轻人虽然只有中专学历,但人聪明,知识丰富。于是鼓励他继续深造。”王振义说,1978年,征得瑞金医院领导同意后,陈竺以同等学力者身份报考了王振义的硕士研究生。

  当时是恢复研究生考试的第一年,在众多考生中,中专毕业的陈竺总分第一名;当时获得第二名的,是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陈赛娟。

  转攻分子生物学

  研究生毕业后,陈竺留在瑞金医院工作。1984年,他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优异的外语成绩,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赴法国担任住院医生的人选,当时他主攻的方向是血液学。

  在法国求学时,他经常到相邻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串门”,因此对分子生物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随后,陈竺决定暂时放下手头研究的课题,开始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和研究,填补我国这个领域的空白。就这样他专攻分子生物学,并成为了巴黎圣·路易医院血液学中心实验室的博士。

  两年后,妻子陈赛娟将2岁的儿子留在国内,来到陈竺所在的实验室攻读细胞遗传学博士学位。夫妻二人所在实验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和做实验上面。最终,他们的两篇论文得到了导师的肯定。

  “陈竺夫妇在法国留学生中非常有人缘。”王振义说,虽然拿到了奖学金,但陈竺夫妇的生活并不宽裕,因为只要有中国的留学生找去,他们都不惜倾囊相助,为同胞安排好食宿。

  紧张的求学生活,使得陈竺夫妇很少有时间和留在国内的儿子交流。1987年,陈竺夫妇随法国代表团访华。回到家中,年幼的儿子根本不认识他俩。

  1989年,陈竺夫妇决定回国。法国的导师极力劝他们留下来,并承诺会有更好的条件和前景。当时,陈竺身边的一些中国学生留在了法国。

  陈竺还是回到了祖国。他的博士毕业论文扉页上写有工整的楷体字“献给我的祖国”。他说:“要让科研成果长在自己的国土上。”

  抱着试剂回国

  1989年7月3日,陈竺夫妇带着一个大箱子从巴黎乘飞机回了上海。

  在虹桥机场,瑞金医院的同事们以为箱子里装的是国内买不到的香水、数码产品等物,但陈竺说,箱子里全是法国同事送的科研试剂,还有用导师专门为他们从法国抗癌基金会申请的10万法郎购买的科研器材。

  王振义说,“这些东西在当时的中国是找不到的。为看好试剂,在阿联酋转机时,陈竺两口子特意申请留在飞机上,没有下飞机活动。”

  瑞金医院特批了40平方米的两个病房给陈竺做实验室,用于研究分子生物学。这个实验室,只有几张桌子,很少的科研器材。由于经费有限,陈竺夫妇只得借用别人的冰箱存放试剂。一周后,冰箱出现故障,试剂全部报废。

  同事们都很惋惜,“但陈竺没有气馁,仍然自己创造条件努力实验。”

  陈竺的博士生张庆华说,当年陈竺导师骑着三轮车满城跑,寻找最好的科研试剂和器材。在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所,陈竺是其中一个课题组的负责人。陈竺带领这个课题组,经过多次临床实践和实验,成功诠释了急性早右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原理。不久后,他们又阐明了用“砒霜”治疗急性早右粒细胞白血病非常有效,谱写了医学界的新篇章。

  王振义说,现在血液学研究所的科研条件,比陈竺在时好很多。“但是对他(陈竺)来说,科研环境并不起决定作用,他一直是个执著的科学家。”

  一个严格的博导

  在搞科研的同时,陈竺还带着研究生。

  张庆华早在读硕士研究生时,就去听过陈竺的课,“他从不照本宣科,总是结合国际最新的研究成果来讲,十分生动,又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1996年,张庆华考了博士,师从陈竺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他说,他知道陈竺是个对学生要求严格的人,但是学生中流行一句话,“如果导师不批评你,只能说明你没有希望。”

  当了陈竺的学生后,张庆华领略了陈竺的严格。他的实验报告拿给陈竺,两天后,陈竺一定会给他电话,对报告提出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肯綮。“一篇报告,三个月后,陈老师还能记得其中的细节部分。我想,这不仅是因为他聪明,更因为他对学生有很强的责任心。”

  血液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每周开一次读书报告会。陈竺任中科院副院长前,几乎每周都到会,参与学生们的讨论。有时候他会带一篇国际最新的学术论文,让每人朗读一段,他再就文中重点内容进行提问。

  张庆华觉得这种方式令他受益匪浅。“这是陈老师有意地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科研意识。参加完两次读书报告会后,看书时我不再漫无目的,而是学会了带着问题和思考去理解。”

  分子生物学的博士,很大一部分硕士时攻读医学。张庆华的一个师兄,因为对分子生物学不熟悉,被陈竺安排多次实验。“有一天我经过实验室,看到师兄实验进行不下去了。陈老师在旁边满脸笑容,手把手教他做。当时陈老师已经是中科院院士了,科研工作十分繁忙,但他还是手把手教学生。

  从师三年,张庆华只去过陈竺家一次。那是1998年春节后,他和几名同学一起去给陈竺夫妇拜年。一推门,张庆华只觉得“这哪是一个院士的家”,陈竺的家里摆放的是半旧的木质家具,极为简朴。

  96级陈竺的博士生有两名,张庆华是其中一名,现任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另一名留美数年后回国,进入“科学院百人计划”之列。

  王振义说,衡量一名教师的标准,学生的成就不可忽略。

  出镜平息非典恐慌

  1997年,陈竺在浦东新区牵头成立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南方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林颖是被陈竺招聘进来的。

  林颖回忆说,通过笔试后,作为南方研究中心主任、法人代表的陈竺负责面试他。“虽然我只是应聘行政管理工作,但他(陈竺)的每个问题都和分子生物的专业知识相关。面试回来我额头出汗了,感觉他是个非常严谨、务实的科学家,很随和,没有领导的架子。”

  作为国家863计划人类基因组重大项目和973计划疾病基因组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陈竺负责领导南方研究中心,积极开展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基因组研究工作,同时,与我国其他基因组中心共同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部分测序工作。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之后正式加入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第6个国家,也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1%的测序任务。

  1999年中秋节,南方研究中心的测序任务进入攻坚阶段。陈竺早早来到办公室,全天指导和陪同员工工作。同事回忆,当天陈竺和中心科研人员共进午餐时发表讲话,给在一线努力工作的科研人员鼓劲加油,还自掏腰包给大家买月饼。

  一年后,陈竺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从上海转战到北京,主管生物技术局和国际合作局。2003年春,非典在广东开始肆虐,而后蔓延到全国。

  陈竺看到了这种病情的可怕,于是组织科研人员对其进行研究。5月,国家防治非典科技公关领导小组成立了,中科院副院长陈竺提供了自己的意见,被任命为副组长。接着,他带领12名专家,奔赴非典的起源地和重灾区广州和香港。

  在广东,陈竺面戴口罩,两天内走遍了所有的重灾区,考察了广州市呼吸病研究所等隔离病房,最快拿到了非典病源标本,使得中科院最早公布了非典的病源基因结构。

  在香港,由于对非典并不了解,人们情绪恐慌。陈竺和香港政府、医学界专家见面后,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把非典可能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注意事项等通过媒体告知了市民,缓和了恐慌情绪。

  2003年7月,非典疫情平息。在所有人终于松口气的时候,陈竺联合21名院士上书国务院,呼吁加大公共卫生研究、改革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等。

  4年后,他成为卫生部长。

(责任编辑:安世者)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最新消息  

胡锦涛对新政府提出要求:干干净净为人民工作

  ·[经济] 温家宝:今年恐是经济最困难一年 美元贬值何时见底
·[台海] “入联公投”得逞将改变台湾大陆同属一中现状
·[西藏] 同达赖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 灭绝西藏文化是谎言
·[副总理] 李克强:拥有博士学位的最年轻副总理(图)
·[副总理] 回良玉:“农”副总理促成一号惠农文件(图)
·[副总理] 张德江:大省执政经历丰富的副总理(图)
·[副总理] 王岐山:善解难题的“救火队长”(图)
·[新面孔] 国务院组成人员14张新面孔 于幼军未现表决名单
 

两会视频

 
温家宝接受记者采访
·温家宝:为民族我愿献出全部心血精力
·温家宝:抵御通货膨胀是政府重要任务
·依法维护西藏稳定 达赖集团分裂之心昭然
·温家宝:任何分裂台湾的行动注定失败
·温家宝谈当前困难 物价过快上涨通胀压力
·温家宝:对话大门始终敞开望达赖回头
·温家宝谈今后5年 要解决5000万人就业
·事不避难勇担当 抑制通胀3月份见分晓
·温家宝谈台湾 引诗“相逢一笑泯恩仇”
胡锦涛主席讲话
 

两会热点

 

 

两会图片

 
温总理表情
温总理表情
温总理表情
温总理表情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
温总理记者会现场
温总理记者会现场
记者争相举手提问
记者争相举手提问
吴小莉提问
吴小莉提问
 

媒体合作

 
两会你最关心什么
两会你关心什么
提案议案排行榜
提案排行榜
两会科举
两会科举
寄语省市领导
寄语省级领导
网友建议上两会
网友建议上两会
春风三月起
音频:春风三月起
“网民办报”
网民办报
部长脸谱
部长脸谱
总理今年记者会引用什么诗歌
向总理献诗
央视新闻专题部专区
央视新闻专题部
《柴静两会观察》征集
柴静两会观察
我有问题问总理
我有问题问总理
“我建议”征集
《大家看法》征集
泉灵看两会
泉灵看两会
cctv2
cctv2专区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