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部落小堡村
提起宋庄,很多人都知道那里有著名的画家村。其中,核心区就在小堡村。
此前,小堡村只是一个“典型的华北农村”。随着一批艺术家的偶然到来,这个村庄开始和艺术结缘。5年前,宋庄提出“文化造镇”,小堡村开始更加快速地发展。
如今,小堡村不再只是一个画家村,而是集合许多文化创意人才的艺术家群落,它正朝着更国际化、更商业化的“艺术名镇”发展。
村庄不见了
3月1日下午,张鉴墙关上家门,离开位于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的家,前往798艺术区,出席个人画展的开幕式。这个以“花”为主题的油画展是他今年的第一个画展,邀请了至少300人参加。
作为首批来到宋庄的画家之一,张鉴墙在圈内已小有名气。不过,比张鉴墙更著名的是他所在的宋庄艺术家群体。他们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被媒体与世界一流的当代艺术家群体相提并论。宋庄镇小堡村是这些艺术家聚集的核心区。
14年前,张鉴墙第一次来到小堡村时,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华北农村”:大树、麦田、果园,平房、炊烟、篱笆墙。
张鉴墙说,那时,小堡村没有一座楼房,村里和镇上各有一个小卖部,只卖些日用品。村里只有一个饭馆,张鉴墙经常去。饭馆只有四五张桌子,顾客主要是来往的货车司机。后来,饭馆倒闭了。
这个饭馆,39岁的小堡村民李学来也知道,但从来没去过。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自己做饭,下馆子是很奢侈的事情。当时的村子里多是土路,一下雨,到处是小水洼,泥泞不堪。厕所围墙都不高,一下雨,蛆爬得到处都是,常常让城里来的人难堪。
如今,这些景象一去不复返。驱车从京通快速路到西马庄,经联络线到京哈高速路,从宋庄出口出去再走约4公里就到小堡村了。村口有一个题写着“中国·宋庄”的现代门洞。这个门洞后两公里柏油马路两旁密布着饭馆、画廊、工作室、艺术馆等,俨然充满艺术气息的城镇,村庄的痕迹难以找寻。
已是小堡村村委委员的李学来说,现在,村里都是柏油马路,村民的房子、院子都是砖墙,家里的厕所基本都是冲水马桶了。
小堡村的这些变化,与艺术家的到来关系很大。
画家村走红
1994年春节临近,张鉴墙的生活面临拐点。
由于圆明园画家村面临解散,在此呆了4年的张鉴墙突然要失去安身之地。和张鉴墙一样,很多外地画家也都不知何去何从。
此时,同在圆明园的朋友张慧平得到消息,一个来自宋庄的学生说小堡村有闲置的农民房。
这样,画家张鉴墙、方力钧、刘炜、王音、岳敏君和批评家栗宪庭等16位最初在圆明园画家村的艺术家,来到小堡村。他们相中了农家大院,买下了其中的16个,成为首批来到宋庄的艺术家。
起初,张鉴墙等画家受到一些干扰,但当时的小堡村支部书记崔大佰保护了他们,让他们得以在小堡村生活下去。
从1994年到2003年的10年间,小堡村不断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人数近百。他们在小堡生活、创作、办画展、交朋友。还有一些画家在以小堡为中心的宋庄其他村庄定居下来,直到今天。
2003年以前,以小堡画家为主的宋庄画家在国内并不为众人知晓,但在国外已引起很多关注。这些画家受邀参加了很多大型世界性文化艺术展,如: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等。
不过,除了因这些艺术家的走红、小堡村以“画家村”开始声名鹊起外,当地村民从画家那里受益并不多。当时,政府仍热衷于办乡镇企业来发展民生,艺术家和小堡村只是居住者和居住地的关系。
宋庄新思维
2004年4月,通州区宋庄镇更换了党委书记。这名叫胡介报的新书记原任通州区永顺镇镇长,他对一方领导主要作用的理解是:整合当地资源,提出发展思路,搞活地方经济。正是这位书记,给宋庄发展带来了新思维。
胡介报的原镇长秘书洪峰介绍,胡到任后,用两个月的时间做调研,发现当时宋庄镇已聚集了300多名艺术家,主要集中在小堡村,其中方力钧、刘炜、岳敏君等人在国际上已有些名气。
“当时的局面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些艺术家在海外很出名,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受到本地政府的重视。”洪峰说,经过调研,胡介报意识到这些艺术家的重要性。当年下半年,胡提出“文化造镇”的战略。
2005年4月,洪峰从永顺镇调到宋庄镇,任“文化造镇”办公室主任,负责执行胡介报的“文化造镇”战略。当年,镇政府请了一家专业咨询公司为宋庄“把脉”。
此后,一系列具体发展宋庄文化产业的举措出炉,打造“中国·宋庄”品牌成为首要任务。2005年5月,宋庄镇开始向全国征集代表宋庄的LOGO。最后,从186件设计作品中,宋庄镇政府选定了一个融合“宋庄”两字的圆形艺术图案。在当年10月22日的首届宋庄艺术节上,这个LOGO正式亮相,让人们对宋庄有了具体的形象识别。
洪峰回忆,艺术节规模空前,长两公里的宋庄路两侧摆满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千余画家过去十多年在宋庄创作的精选,是宋庄画家的第一次集体亮相。数千人来参观,饭馆连面条都卖光了。
从这一年开始,小堡、宋庄和艺术联在一起,进入人们的视野。
小堡新气象
就在2005年,35岁的小堡村村民靳栩结束城里加湿器推销员的生活,回到小堡村。此前,他常年在外打工,干过销售、出租车司机等工作。7月,对绘画、瓷器感兴趣的他开了“韩燕画廊”,打算办画展等艺术品推广活动。他说,小堡村现在有七八十家画廊,但当时没有几家,更没有村民自己开的画廊。
如今,这个由村民创办的画廊有300多平米,经过精心的设计,是宋庄地区数一数二的私人画廊。靳栩的年收入能达到6位数,他很满意现在的工作,“以前是讨生活,现在是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小堡村,像靳栩这样做艺术品生意的村民并不少。
从靳栩的韩燕画廊往西北方向走大约一公里,住着崔春凤一家。这个祖上没出过大学生的家庭,如今出了任凤翔这位大学生。
任凤翔上初三时参加了美术小组,从此迷上画画。上高中后,老师建议他多练习,参加特长生考试,争取高考加分。从此,他开始跟家附近的一位画家学画,并接受母亲朋友张鉴墙的指导。
家门口的画家让任凤翔进步很快。拿下一等特长生考试后,老师觉得他应该报考美术专业。2005年6月,任凤翔通过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考试,但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与中央美术学院无缘。
2006年夏天,任凤翔被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录取。这个夏天,宋庄一共有5人成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其中3人来自小堡村。
就在任凤翔入学后的第二个月,宋庄举办了第二届艺术节。这次艺术节上的“超女”纪念碑,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宋庄艺术再次名声大噪。当年年底,宋庄被确定为北京市首批10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聚集区。
留住画家们
胡介报主政宋庄后,艺术家开始迅速聚集。到2007年,宋庄聚集了近2000名艺术家,但不全是画家。现任宋庄艺术促进会会长的洪峰强调,宋庄已不再是“画家村”,而是艺术家群落。
宋庄的经济指标和艺术家群落的壮大同步快速增长。洪峰介绍,2006年,宋庄镇总投资20多亿元,其中文化产业投资达3.2亿元,全年利税3.5亿元,创历史新高。艺术家作品拍卖成交额近亿元。小堡村仅1300多人口,2007年总产值3.5亿,上缴利税1816万,人均纯收入12000元。
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宋庄地价的迅速增值。一些农民意识到,当初卖出的房子,如果现在拆迁将获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补偿。他们开始陆续反悔,起诉当初买房子的画家。这成为2007年宋庄最大的风波。
这些被起诉的画家中,王立则是第一个,时间是2006年9月。从2006年10月起,陆续还有李玉兰、王庆松、杨大味等12名艺术家被起诉,涉及宋庄镇小堡村等地的9处农民房屋。
2002年购房的李玉兰被诉案被广泛关注。一审时,李玉兰被判当初的购房合同无效,须向原村民返还房屋。二审时,李玉兰仍然败诉,但法院同时判决他可反诉原告,讨要房屋增值的赔偿。今年3月3日,李玉兰讨要赔偿案开庭审理,她要求原村民赔偿48万元。法院没有当庭宣判。
这次庭审结果被众多宋庄画家关注,张鉴墙是其中之一。他说,他的原房主也有意起诉。如果他被起诉,官司会打到底。不过,和14年前相比,即使官司输了,张鉴墙也不担心没有去处。他还有一处工作室在小堡村新建的艺术园区。
新艺术园区正是小堡村委和宋庄镇政府留住艺术家的方法之一。小堡村村委会委员李学来说,首个艺术园区提供了62个工作室,已经全部有艺术家进驻。他们还在整理空闲房屋,以低价租给艺术家,让他们在小堡村安居乐业。
李学来说,他们还在想办法,让少数村民放弃起诉。因为不管结果怎样,起诉都会伤害艺术家的感情,这对小堡村和宋庄都没好处。
遗失的美好
宋庄的农民房纠纷,并未影响它的发展。2007年,宋庄文化创意产业继续快速发展,第三届宋庄艺术节成为北京文博会的一个分会场;小堡村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规划。
李学来透露,小堡村一个面积600亩的综合艺术园区规划已获宋庄镇批准。艺术园区将建国际美术馆一条街、国际画廊一条街、国际工艺品一条街以及餐饮服务一条街,在这些主题街区里将安插一些艺术家工作室。这里还规划建设新加坡、韩国等外国艺术专区。目前,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开始。
小堡村,正朝着国际化、商业化的艺术聚集区在发展。从1995年进入小堡村村委会工作,李学来一天天见证了小堡村的蜕变。不过,在他看来,小堡村昔日的农业风光却无法重现了。前几天,李学来看到一幅画,画的是村里以前的一个农家院和很寻常的鸡鸭猫狗兔。这幅画让他想起以前自由自在的生活画面———大院里,老太太喂鸡,老大爷嘴里叼着烟袋,俩小孩回家后,在大方桌子上写作业……
和李学来一样,已成为老板的靳栩也感叹一些美好的记忆无法重现。他说,小时候,一下雨到处都是小水洼,大家一起抓青蛙。夏天的晚上,小伙伴们会在树林子里生一堆火,晃动周围的大树,树上的知了就会纷纷扑火,这样就可以得到美味的烤蝉,那味道至今都让人难忘。
“现在,我跟儿子说这些,他一点儿都不知道。”靳栩说,“有所得,必有所失。”
|
最新消息 |
·[经济] 温家宝:今年恐是经济最困难一年 美元贬值何时见底 ·[台海] “入联公投”得逞将改变台湾大陆同属一中现状 ·[西藏] 同达赖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 灭绝西藏文化是谎言 ·[副总理] 李克强:拥有博士学位的最年轻副总理(图) ·[副总理] 回良玉:“农”副总理促成一号惠农文件(图) ·[副总理] 张德江:大省执政经历丰富的副总理(图) ·[副总理] 王岐山:善解难题的“救火队长”(图) ·[新面孔] 国务院组成人员14张新面孔 于幼军未现表决名单 |
两会视频 |
|
两会热点 |
|
两会图片 |
|
媒体合作 |
|
新闻排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