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周国洪、石永红)“应着力改变一厂一企"孤岛式节能"的格局,在宏观层面上统筹构建跨领域的节能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费圣英说,“如果仅孤立地就一地、一厂、一个行业、一个领域抓节能,有时反而可能造成另一地区、另一生产环节的高能耗,造成能源消耗的"跷跷板"现象。
”
费圣英代表认为,目前我国节能工作的整体成效有待提高。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次能源相对匮乏的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成为高耗能工业的密集区,进而在当地能源需求的拉动下,迅速成为煤电二次能源生产的集中区。2005年以来,这些地区的冶金、发电、化工企业成为地方政府狠抓节能工作的重点,然而高耗能产业、能源工业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造成大量原煤长途运输、能耗巨大。
他说,国家着眼于提高发电领域能效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关停落后、小型发电机组,这种做法无疑是对路的。然而5万千瓦、13.5万千瓦小型发电机组与目前的供热锅炉相比,却是高效节能的。如能统筹发电与供热两大涉能领域,允许和引导小型机组经过技术改造,在国内建成集中供热区,最大限度地替代大量的工业燃煤锅炉,不仅将会加快小锅炉的淘汰速度,大幅提高我国供热领域的能效水平,而且可以节约大量能源。
还有,近年来各地竞相发展光伏(太阳能蓄电池)产业,我国现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然而光伏产业在终端产品应用环节有突出的节能环保效益,但在生产环节却是典型的高耗能产业。
费圣英代表建议,在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工作的同时,应加快构建宏观层面的跨领域节能体系。要更加注重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与一、二次能源建设规划的协同性,加快能源输送骨干通道建设,全面优化我国能源开发、输送和利用的空间布局;进一步细化和深化节能规划,防止高能耗现象在地区间、产业间转移;着眼于我国“煤富油贫”的能源结构特征和煤电技术相对成熟的现实,确立“终端能源以电为主”的能源战略,全面降低非发电燃煤的使用量,提高电能对石油、天然气的替代率,向能源结构优化要节能效益;尽快建立覆盖更多产业门类的能耗监测体系,为跨领域节能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