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比较优势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两会”前夕,就加快和谐铁路建设问题,记者专访了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言及铁路在中国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张梅颖如是指出。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量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和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铁路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的1/3以上,完成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55%。
2007年,铁路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大提速,在主要提速干线大量开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客货运量和运输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客发送量完成13.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增长8.0%;货物发送量完成31.2亿吨,比上年增加2.5亿吨,增长8.6%;运输总收入完成3308亿元,比上年增加335亿元,增长11.3%。在刚刚结束的2008年春运中,铁路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奋起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旅客发送量完成1.96亿人,同比增长11.8%;货物发送量完成3.88亿吨,实现同比增长,其中电煤运输完成1.3亿吨,同比增加近一倍,为全国夺取抗灾救灾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强调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张梅颖说,“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之一,加快铁路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且兼具安全、经济、便民、实惠、全天候运输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也决定了其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地位。”
她生动地举例,“我家里的家政服务人员,从北京回河北张家口坐火车才需11块钱,而从我们住处到火车站乘出租车还要30多块钱。所以,铁路是深受老百姓欢迎的一种交通工具。从有关统计数据也不难看出,中国大量的长距离物资运输主要由铁路来承担。目前,铁路承担了全社会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的运输任务,保证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在这次雪灾中,仅太原铁路局的大秦线煤炭日运量即达到100万吨以上,有效地缓解了我国电煤供应的燃眉之急。因此说,发展铁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张梅颖说,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了很大发展,但铁路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我国综合运输网络中的担纲作用是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
她指出,一方面,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与产业分布不对称,决定了铁路在能源、原材料运输中的作用是其他运输方式不可代替的。我国的能源与原材料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大宗的、长距离货物流,陆路运距一般都达800~1000公里以上,甚至2000公里以上,至沿海港口的运距一般也都在500~700公里以上。铁路最显著的特点是载运质量大、运行成本低、能源消耗少,即在大宗、大流量的中长以上距离的货物运输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是最适合我国经济地理特征的区域骨干运输方式。
另一方面,铁路在我国中长途旅客运输的主力作用也是难以替代的。我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区域间、城市间的人员流动基数大,而且出行距离长,交通费用支出较大。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总体达到小康,但收入水平还是相对很低,交通费用对人们的出行和交通方式的选择影响很大。特别是在现有的客流群体中,外出打工求职者、学生、中低收入人员探亲和旅游、个体小型商贸经营者所占比例很大,他们对交通费用的承受能力都相对有限,出行一般首选铁路。在时间速度方面,铁路通过六次大提速,在途时间显著缩短,主要城市间基本实现了“夕发朝至”、“一日或几小时到达”,是中长途旅客运输以及大流量、高密度城际旅客运输的骨干力量。特别是随着客运专线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深入推进,铁路的服务质量和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这种比较优势更加明显,使铁路成为越来越多的中长途旅客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
有关数据进一步显示,铁路在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土地占用方面,完成单位运输量所占用的土地面积,铁路仅为公路的1/10左右;在能源利用方面,我国铁路用交通行业不足1/6的能源消耗,完成了全社会1/2的工作量;在保护环境方面,铁路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排放是最少的,尤其电气化铁路被公认为是清洁、环保型交通工具。近年来,铁路系统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去年,铁路运输工作量比2002年增长了44.9%,而能耗总量仅增长了10.1%,单位运输工作量能耗下降了2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21.8%,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了9.5%。
由上述数字谈到铁路在提高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及发展的战略思想时,张梅颖指出,我国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要确定在资源、环境的限制因素下,合理地规划和构建与我国国情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的综合运输体系。
张梅颖说,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能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世界发达国家私人小汽车的极度发展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负面问题值得我们借鉴。从我国资源有限、客货运输强度大的具体国情出发,更多地发展铁路、引导人们更多选择铁路运输方式是减少资源占用的有效方略。我国的国情不允许我们完全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发展我国交通运输。“无论是从国家可持续发展,还是铁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都必须加快铁路发展,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铁路运输可以更有效地减少交通能源消耗,发展铁路可以更好地减轻交通环境污染。”
交通运输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经济起飞必须投入的社会先行资本。多年来,张梅颖对我国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民生问题给予了很多的深情关注。她多次深入到甘肃、四川、重庆、西藏自治区等山区、农村、库区、牧区视察、调研。如何能使这些欠发达地区尽快富裕起来,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这是她一直深深思考的问题。她认为,铁路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欠发达地区的铁路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地区的对外交通条件,缩短与中心城市和全国市场的距离,增强对外部资金和技术进入的吸引力。同时,降低当地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更为公平的发展机会,提高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福利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张梅颖说,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并实现安全平稳运行,对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但是,就目前看,我国东、中、西部交通基础设施的数量和布局地域性差别还很大。由于交通基础网络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对国民经济的支持和促进力度也明显不同。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也绝大多数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人们生活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深处内陆及边远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由于西部地区交通基础网络发展还很不完善,规模和水平在空间布局上与工业化发展的基本需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明显地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加快西部地区铁路的建设步伐,加大铁路建设投资倾斜力度,促进其加快自身经济发展进程,减缓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张梅颖强调,铁路部门按照“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在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前提下,使既有线提速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大功率电力和内燃机车技术,高原铁路技术创造了世界一流水平,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今后,要从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目标出发,进一步加快铁路的发展速度,提高客货运输能力;要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步伐,加速实现我国的铁路现代化。
张梅颖最后说,值得欣慰的是,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铁路大发展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作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战略决策,勾画了铁路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当前,铁路正处于历史性的建设高潮之中,到2010年目前在建的一大批客运专线将陆续投入运营,客货分线逐步实现,铁路运输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再奋斗10年,到2020年全面完成《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任务,一个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将全面建成,我国铁路基本实现现代化并适度超前。到那时,铁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出来。 (来源:人民政协网)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