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张晓松)“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著名理论。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充分发挥中医学关于疾病预防的“治未病”理论,努力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卫生预防保健体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司富春委员认为,提高我国公众的卫生健康水平,预防工作十分重要。通过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加强预防保健,防患于未然,对于减轻医疗卫生负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司富春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公众健康状况正从以患感染性疾病为主转变到患代谢性疾病为主,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生率逐年上升,使公众的医药费用负担和医院诊疗任务日益加重。在这背后,不容忽视的是紧张的精神心理压力、过度的体力脑力疲劳、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建立一个以预防为宗旨的防病保健体系,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入手,可以大大减少居民医疗费用开支,减轻医院诊疗压力。”司富春委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卫生发展规划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治未病”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司富春委员提出,应逐步开展“治未病”试点,除中医医院外,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医院等其他卫生机构一并纳入,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网络;建立社区防病保健服务站,完善社区防病保健设施,开展社区“治未病”健康活动和养生讲授、指导。
作为“治未病”卫生预防保健体系的支撑,司富春委员建议,还应加强中医健康文化的宣传,普及“治未病”理念;加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规范、技术标准和产品的研究,进一步提升“治未病”的科技含量;加紧培养一批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