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华:珠三角企业并没有大量外迁
过去5年,广东民生建设总共投入5151亿元,民生问题社会建设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2002年的43%提高到2007年的50%。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来说,今年解决民生我们要抓六大工作。
第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广东将从三个方面着力:首先,广东已在全国率先免除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和课本费。今年,按照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秋季开始在城镇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其实我们今年初就已经开始了;其次,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第二,加快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重点抓好“一个制度,三个体系”。
第三,努力扩大就业。我们要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和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老百姓办小型企业。
第四,要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争取在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水准,并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水平;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公务员制度的改革,落实好带薪的年休假制度。
第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个是扩大社会保障面,加大征缴工作。同时我们还要深化这方面的改革,特别是对于低保制度,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健全,要完善,做到应保尽保。
第六,积极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从政府的层面我们主要做四件事:一是制定住房规划和政策;二是提高土地的合理应用和集约利用,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三是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今年年初,省政府专门发了关于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文件,我们要把整个住房保障扩大到全省所有城镇。所有城镇里面,人均10平方米以下的都是重点解决对象,要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大量增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四是要增加房源,就是中低价位和中小套型的住房,来多渠道帮助中等收入的群众解决住房问题。总之今年我们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
关于经济发展 “三低两高一增加” GDP达到30673亿 记者:广东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情况如何,您自己满意吗?
黄华华:广东“十一五”开局良好,“十一五”规划我们实施了两年,从这两年情况看,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方面进展良好,开局良好。
2006年,我们取得了“三低两高一增加”的良好态势。首先是低投入、低污染,低消耗,两年一个高增长、高效益和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加。2007年,我们在2006年的基础上又取得了好成绩,GDP达到了30673亿,增长14%多,占全国GDP的八分之一。我们整个的GDP总量继超过新加坡、我国香港之后,去年我们的GDP总量超过了我国台湾。第二,我们的效益好。来自广东的财政总收入去年达到7750亿,增长34%,比5年前的2800亿,增加了4950亿。也就是过去的5年,我们一年增加了近1000亿,去年我们一年就增加了近2600亿财政收入,效益不好增加不了那么多。
我们在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能耗和污染持续下降。2006年,我们的污染是双下降,万元GDP能耗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3.7%,是全国最好的。去年我们在2006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能耗下降3%点多,减排方面,二氧化硫,下降5.05%,下降的幅度都比较大。
关于物价上涨 五管齐下控制物价上涨 保证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记者: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广东省政府在稳定物价方面接下来会有哪些工作?
黄华华:关于物价问题,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有两个首要任务,其中一个是控制物价过快增长,防止物价从结构型上涨转变为通货膨胀。我们将采取五条措施来控制物价上涨。第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市场供应,特别是发展粮食、肉类和紧缺商品的生产,来保障市场供应;第二是加强市场物价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对教育收费、肉品供应、农资产品等方面要加强监管。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三种行为;第三是要抑制生产资料,特别是农资生产资料的上涨;第四是要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第五要完善低收入群众的补贴办法,去年我们临时补贴每人每月发15元,今年我们还要继续采取这样的措施来发放临时补贴,保证低收入群众不会因为物价上涨而影响基本生活。
关于珠三角 四大举措把珠三角 建成现代化城市群 记者:目前,珠三角城市群中统一的规划比较欠缺,广东现在提出要建设珠三角城市群,请问省长对这方面的规划和设想?
黄华华:汪洋同志到广东担任省委书记以后,提出了要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来促进新一轮的大发展,这次温总理报告中在讲到区域发展的时候,说到东部要特别发展,要增强国际竞争。怎么样增强国际竞争?怎么样以新的眼光来谋划广东新的发展?
从国际眼光来看,现在世界有几个大的城市群,一个是日本东京大阪城市群,还有美国纽约城市群,还有英国伦敦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国际竞争很强,像东京大阪城市群,它的GDP占了整个日本的1/3,所以,我们增强国际竞争力,我们就要充分发挥珠三角的优势,要增强珠三角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准备把珠三角建设成一个率先发展、加快发展、扩大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群。
那么怎么搞?要抓好四个方面,第一,抓好规划,整个城市群怎么建,怎么搞好规划;第二,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珠三角率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三,加强珠三角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同城化来加强建设,像日本东京大阪的新干线,就把它整个连起来了。如果在整个珠三角建成一个轨道交通网络,全部在一小时的范围,可以到珠三角任何一个角落,这样就把整个珠三角变成一个大城市一样,真正的城市群;第四,是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总之要抓四条主要内容来抓建设城市群。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东在今后深化改革方面有什么优势?是否能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黄华华:分析广东现状,广东目前有“三长三短”,我们既讲优势,也讲短,这样才辩证分析。三长,第一个优势: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广东华侨华人超过2000万,占了全国的2/3;第二个优势是经济总量大,外向型经济发达,去年是30673亿的GDP,占全国1/8,经济总量大,外贸的经济是6340亿美元,占了全国差不多30%;第三个优势是珠三角发达,充满活力。也有三个短处,第一,经济质量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含金量、附加值不高;第二,广东的发展区域差距大,珠三角很发达,山区东西两翼比较落后;第三,社会发展还滞后于经济发展。这是三长三短。
接下来怎么样通过解放思想来扬长补短,在哪几个方面做这好工作呢?重点抓六条。
第一,认真做好粤港澳合作这篇文章,华侨众多是我们的优势,怎么发挥这个优势,使我们深化粤港澳合作,要做好这篇大文章;第二,充分发挥经济总量大的优势,做好外向型经济这篇文章;第三,要充分发挥珠三角的先导作用,要建设现代化的前进性,发挥珠三角的辐射作用;第四,着力提高经济质量和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自主创新;第五,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山区和东西两翼实现跨越式发展;第六,着力建设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好这六个方面,使广东能更好发挥“排头兵”的作用。
关于企业外迁 去年新进7000多家 迁出的只有244家 记者:您刚刚提到珠三角对广东发展很重要,请您讲一下珠三角在以后的发展中,是否可以继续保持这个增长速度?
黄华华:现在首先要纠正一个观点,珠三角的企业没有大量迁移,前段时间有个别媒体报道说珠三角企业大量迁移,没这回事,2007年珠三角外迁的企业只有244家,但是新进的企业7000多家,所以珠三角没有这回事,有一些企业迁移,有一些企业倒闭,都是属于正常现象。
接下来怎么样更好地稳定三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我们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好产业的转型升级,广东省政府和香港政府专门成立一个关于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小组,在转型升级方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大科研开发,扩大产业链,制造更多的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同时,我们也鼓励珠三角的三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向广东的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另外,鼓励三资企业,特别加工贸易企业转内销,转内销以后可以减少出口,减少外部顺差,对企业也有利,企业利润增加,我们地方也可以多收到税收。
记者:过去广东经济发展中港商的作用很大,您是怎样理解港商在广东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
黄华华:产业转移并不是抛弃,而且我们也是站在港商企业的立场来为你们着想,要转移的话对港商企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为什么?因为现在珠三角土地没有了,成本上去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果还在珠三角,利润空间会很小,珠三角应该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样对你们整个企业都好,实际上珠三角有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但是珠三角本部并没有转移,它的企业继续搞,把劳动密集型的转到山区或东西两翼或者内地,它本身还扩大了业务,增加了投资,对他们没有坏处,不是抛弃他们,他们到山区、东西两翼有很多优惠条件比珠三角都好,一个土地宽,土地比较便宜,第二,劳动力比较便宜,还有电价较便宜,所以整个劳动成本会比珠三角大减,转出去利润绝对是大了,我们是站在企业立场上,根本不存在抛弃问题。
记者:刚刚省长谈到要做好粤港澳这篇大文章,我想问一下省政府对推进这项工作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黄华华:深圳和香港的合作实际上是我们粤港澳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深圳和香港的合作还要走到前面。世界上也有双子双星城市,像纽约和新泽西州,深圳和香港将来也可以往这个方面发展。要解放思想,我们会大力支持深圳和香港的进一步合作。
关于网民建议 网民很多建议有建设性 欢迎继续“拍砖”“灌水” 记者:您曾经说过,网民的建议成为支持政府决策的重要基础之一,并表示愿意和网民就共同关心的话题一起灌水,不完善之处一起拍砖,请问黄省长在今年两会期间有无和网民一起灌水拍砖?
黄华华:今年春节汪洋同志和我给广东的网民写了封信给他们拜年,后来我看了,很多网民上网,给我们回信了,我们对网民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两会期间我也抽空去上网,专门浏览了南方网的广东发展论坛,我看有很多网民非常关心广东的发展,给汪洋同志和我提了很多建议,很多建议很有建设性,总之,我非常感谢网民对广东经济建设的发展那么关注、那么关心、那么支持,接下来我们非常欢迎网民们给我们广东的工作“拍砖”和“灌水”。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