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埋单”,还是自寻门路?公立医院面临的主要困惑在经历了数年的“市场化”后,回归公益性成为呼声最大的选择。陈竺委员表示,“大医院”的定位首先是公益性。关于“医改”,网民们提供了不少方案和思路。
网友“李长城”:医疗市场化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祸首,不进行釜底抽薪,别的都是瞎忽悠。
要回归医院的公益性就需要国家承担公立医院的全部费用,然后统一调配医疗资源,统一各级医院医务人员的收入,使其与医院的经济效益脱钩,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网友“凌空”:“医改”必须要消灭医生的药品提成,这是要害。医生的收入中,药品提成是奖金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为这部分收入“用心良苦”。结果就是,用贵药,做更多的检查、更多的辅助治疗等。我建议将医疗保障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二为一,医疗机构作为医疗保障机构的分支机构,负责区域范围内医保资金“收与支”。群众看病的费用由医疗机构自己承担,用医保资金养活医疗机构本身。这样医生开的药越贵,医保资金花的就越多,医疗机构对医保资金的运作就可能出现负平衡,医院和医生自然不希望看见。如果医疗机构“过于节省”,病看不好,群众有权到别的医疗机构买医保,这家医院的医保收入就会降低。这样,医院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到本医疗机构买保险,必然会提高医疗质量。
网友“绍兴鸟妖”:现在正流行一卡通,不如所有正规(有国家许可的)医院都加入进来。政府出钱,免费办卡,人手一张,(没医保的人)用卡可以打折,无论药费或治疗费用。这样去黑诊所的人就会大大减少,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卡上的记录,来进行药品价格的管理。
网友“行云流水”:1、大幅提高基层医生的收入和待遇,使收入与风险对等、与付出匹配,留住医生的心;2、为医生的医疗风险买保险,让医生敢于救人,医疗不是修家电,生命只有一次;3、建立保险杠杆调节机制,小病去大医院看的,降低报销比例,建立双向转诊制度;4、建立专家在基层长期出诊机制,方便群众。
(本报记者 熊建辑)
(责任编辑: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