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消息 记者王雷、傅汉荣、许琛报道:全国人大代表邱玫昨日表示,她准备提交制订《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希望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并通过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信息显示屏等,使预警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覆盖到有效区域。
今年年初,中国南方地区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邱玫代表认为,这次灾害反映出了我国在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气象灾害"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部门和单位都无法单独完成对其灾害链的有效控制,一个关键环节的脱节,就可能使局部的问题和危机层层放大,引起整个社会系统运行的混乱”。邱玫告诉记者,目前针对重大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是中国气象局的部门预案,在这次冰冻雨雪天气过程中,预案对协调全国气象行业的应急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对全社会的防灾减灾工作既没有约束力也不可能为方方面面的应急工作考虑周全。迫切需要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下,尽快制定一个权威性的《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邱玫代表认为,同时应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她告诉记者,美国政府在其减灾计划中有个很明确的理念“减灾始于风险评估”,值得我们借鉴,将天气与可能的灾害联系起来,明确灾害防御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最重要的是回答“该怎么做”。她建议,利用一切可能的通讯传播手段,比如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信息显示屏等,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风险区域的有效覆盖。
(责任编辑:王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