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政府机关选拔人才的一个通道,其作用和贡献毋庸置疑。但其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昨天,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规划局局长蒋勇提出,不能将公务员考试作为政府选拔人才的惟一门槛。
考试高手未必是业务高手
“别拿公务员考试作为政府选拔人才的惟一门槛。
”昨天上午,蒋勇在参加重庆代表团第二小组审议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要迫切解决年轻公务员能力结构。
蒋勇说,国家出台公务员考试制度后,现在是“凡进必考”。这个门槛提高后,也带来一个问题——仅考试分数而言,一些有能力的人才无法与刚毕业的大学生同堂而论,无法进入公务员队伍,这给用人单位带来麻烦——有能力的人用不到,新手又不能马上用。
蒋勇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市规划局从各条渠道都能引进人才,拿来就用,各部门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结构都很强。现在,通过考试招来的大学生,用来很不顺手。
他还说,这一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是在国家一些部委局,很多工作人员都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因对地方和基层情况不熟悉,造成一些出台的文件操作性不强。
为此,蒋勇建议,政府吸纳人才时应增加些渠道。对一些特殊人才,别拿“凡进必考”硬规一棒子打死。
代表委员力挺先聘任工作两年后再考试
王鸿举代表:这种情况的确存在。现在一些大学生为参加公务员考试,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个个都是考试的高手。高分低能在公务员选拔中情况很普遍。
马之庚代表:今后,国家应出台一些辅助政策。比如,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必须要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等。
华渝生代表:我赞同蒋勇代表的观点。今天听了几位代表的观点,突然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结:近几年,国家某部门下发的有些文件要么含混其词,要么似是而非,原来问题就在这里。
吴刚委员:公务员“凡进必考”是《公务员法》规定的,考试是有可能将一批不善于考试,或没有时间准备考试,但非常有能力的人挡在政府的大门外。
中国自古就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做法,除了考试,可采取例外形式录用有才者进政府机关,但必须制定“例外形式”的规则,并严格监控规则的操作部门,要注意杜绝这个例外形式成为腐败的桥梁和关系户的通道。
何永智委员:考试考得好的人,不一定工作能力就强,而且十几分钟的面试也测试不出这个人能力到底有多强。在政府机关当公务员,最终看的不是成绩,而是工作能力。因此公务员“凡进必考”,保证了一个层面的公平,却产生了另外层面的不公平。
对大学生可实行“凡进必考”,但对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则可采取先聘用一年或两年,聘用期合格后,再进行公务员基本知识考试,通过后就可当公务员了。在其到政府机关工作的时间内,可实际检验其工作能力和道德品质,这才是最重要的。
重庆新招:减招毕业生 录用人员半数要具经验 记者9日从重庆市人事局了解到,今年起,我市将加大从基层招录公务员的比例,每次招录公务员中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50%。
从今年上半年公务员招录网上报名的情况来看,目前接近万人报名,竞争激烈。
公务员招录重经验
市人事局表示,从今年起在实施考试录用时要求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50%,就是把具有基层经验的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党政机关里。
市人事局解释,经调查,许多用人单位和基层群众反映,近年来新招录的公务员虽然在学历、理论、谈吐上具有良好素质,但在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处理复杂社会矛盾的能力,以及在与百姓沟通的能力上都多有欠缺。他们认为,那些从家门、校门直接进入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的增多,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新录用公务员过程中要求必须有相当比例具有基层工作经验,有利于我市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
抛弃外资公司考公务员
今年上半年公务员招录网上报名火爆,已有接近万人报名。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报考公务员,甚至博士毕业、月薪过万的人都不惜辞工,报考一月仅有2000元工资的科员职位。市人事局介绍,去年上半年,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考207名公务员,考试人数达到25712名,平均职位竞争比例高达124.16∶1,是这两年来竞争最激烈的一次。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踊跃参考?昨天,家住新牌坊的郑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她放弃某外资公司主管职位去考公务员,是因为一旦考上,差不多就等于有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的薪水、广阔的发展前景。
她说,现在人才竞争日趋白热,企业职工饭碗不牢靠,而就业风险也很大,劳动合同一年一签,采取淘汰制的职位,更让人感到不踏实。
81个岗位无人报考
从近两年公务员报名来看,有一种冷热不均的现象。比如去年下半年招录公务员,长寿区司法局招录司法助理员4人,吸引了1546人报名。
“条件好的岗位挤破头,差的、苦的、累的无人问津。”有关人士介绍,去年下半年公招公务员,有56个招录职位的81个岗位无人报考,原因是一些人认为职位不够理想或远离主城,比如北碚区农机水利局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职位无人报名。
商报时评:为“中国第一考”降温 刘书蜀
蒋勇不是第一个质疑公务员考试的人。实际上,被誉为“中国第一考”的这项考试早已毁誉参半。
去年底的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全国64万人参考,考试人数创历年之最,成功难度更高。考录比约为46∶1(2007年为42∶1),最热门职位的竞争比例接近4000∶1。地方公务员考试同样也是热火朝天。
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的确让人欣慰。因为竞争激烈,有利于国家通过公开、公平的渠道,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为公务员队伍选拔优秀人才。同时其一视同仁的考试原则也让一些弱势学生有了平等的上升通道。
但公务员考试的一些弊端也逐渐凸显,有人甚至称其是当代“科举”。因为公务员考试可一考定终身、一考定仕途。在就业困难的背景下,这尤其刺激考生。所以现在大学校园里催生出一个特别族群――“考碗族”,考上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被称为“金饭碗”,直辖市自治区省级公务员是“银饭碗”,地市级是“铜饭碗”,一般事业单位也是“铁饭碗”。一些失败者更像古代科举中的老童生一样投入到新一轮的复习中,年复一年。
而公务员考试模式也颇受诟病。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分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部分,申论就是“给定材料的政论文”。学界批评,这种固定模式的考试智商测试比例偏高,并不能选拔出什么高端人才。
社会也普遍对大学生“考碗”表示忧虑:高素质人才都集中到政府部门,是浪费,不利于其他技术性、专业性更强行业的发展;人才浪费实际上也是教育的浪费;三是人们争当公务员,自主创业、投身市场经济的人减少,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批评归批评,但大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让公务员考试不火爆异常。
笔者以为,要给公务员考试降温,除了提高考生具基层工作经验等门槛、改变社会“官本位崇拜”理念外,最根本、最紧迫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就业问题。
温家宝前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就业和住房、教育等列为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人们有理由相信,今年的就业形势会趋好。但现状也不容忽视,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0万人,比去年增加50多万,而去年尚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100万人。很多毕业生认为,今年找工作更难。
有人提出,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积越多,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尽快给予实质性的专门帮助,而不能止于探讨原因。建议中央和省级政府从政治高度重视,成立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制定政策;以帮助创业或购买岗位等方式,想法将大学生失业总数控制在合理限度内;另外,对未就业大学生采取基本生活帮助。
果如此,虽未必就能马上使当代“科举”考试降温,但总比持续升温强。(记者 童江华 实习生 谭珊) (来源: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