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 今天下午,八位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少数民族代表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一律平等、以及发挥代表作用等主题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贵州省三都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加春在答问时谈到,三都县有两个乡的两个村,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刺绣。
原来都是自家自用,通过开发旅游以后,这些妇女自制的水族马尾秀的工艺品走上市场,使水族的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张加春说,有一句话说得好,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也是大家越关心的。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民风多姿多彩,水族自治县又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的风俗习惯、民风比较浓厚。举一个例子,进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三项,一是端节,二是水书,三是马尾绣。端节相当于现在汉族的春节,水语叫做“戒端”。端节期间,水族同胞将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敲铜鼓、赛马等等。水族的节日时间跨度比较长,按水历推算,每年农历的八月份到十月份,长达49天。这可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水书又是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也是甲骨文和经文的一种古老的文字符号,内容博大精深,记载了水族比较古老的天文、地理、历法等等。马尾绣是水族妇女智慧的结晶,工艺比较独特,主要特点在于用马尾制作而成,并制作出许多图案,栩栩如生,维妙维肖,号称“世界一绝”。
张加春表示,为了保护和抢救水族文化,省、州、县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在抢救保护方面,县里面、州里面相继成立了组织机构,抽调了相关人员,并拨出相关的经费,到目前为止,县里面共抢救水书6000多册,同时还抢救了一些水书先生,并让水族文化走进校园等等,通过这些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