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剧热与钢管舞
■山东滕州 冯 磊
京剧剧目大举进入课堂,不知道对孩子们而言,究竟是甘之如饴还是弃之有味?
眼下的文化和教育界越来越有意思了。
前不久,在媒体上看到了一系列关于钢管舞培训班和肚皮舞培训班热潮的消息。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据说原来是批判知识分子的。但是后来被很多愤懑的人随便使用,把这当作是发泄不满、表达意见的工具。我个人感觉:今天的钢管舞流行和肚皮舞热潮在一些人看来简直就是“世风日下”了。可是就是这个时代,古典音乐与肚皮舞同行,确实也是一种进步和包容。
近日,媒体报道说,《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京剧唱段将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据悉,教育部决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开。
我看了不觉一愣。仔细审视了媒体在报道的后面列举的京剧剧目,却原来多数是当年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沙家浜》这些耳熟能详的曲目大举进入课堂,不知道对孩子们而言,究竟是甘之如饴还是弃之有味?
今天的京剧进课堂,好像还有一些传统曲目,比如《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因此,这个进课堂是打着“强化学生民族文化学习意识”的旗号进行的。只是,面对这种“需要强化的民族文化意识”,孩子们兴趣究竟如何?大家看到了,德克士和麦当劳早就进来了,在国内一般的小县城也可以随处看到。于是有文化人士开始忧心:西方对我们又要进行文化输出了。于是乎,我们也要在对人家进行文化输出的时候,巩固好自己的基本阵地。但是眼下的问题在于:西方的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往往是听到掌声的;而我们的文化产品,则似乎从来就很难走出国门。其深层次的原因,除了中国人喜欢赶时髦,恐怕还与人家输入的是一种高度的文明有关。文化观念和文化意识,生活水平和生活理念,高下之分,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
一直以来,和很多有素质的人一样,我是看不起肚皮舞的。因为那东西,折射出来的是一种“颓废的观念”。可是后来在《环球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据说是中国驻外使馆文化参赞的文字,专门论述肚皮舞。仔细看了,感觉那分明就是一种艺术,是人家民族的一种文化。然后就为自己视野的狭窄而感到忧心和羞愧。看起来,自己不懂的东西,还是少说为佳。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一些东西,指责了之后,除了暴露出我们的无知,又能够收获什么呢?!
还是想说说京剧进课堂的事儿。今天,那些吃着麦当劳、喝着可乐长大的孩子们,面对传统的锣鼓家私究竟会有几分兴趣?这种被“强化的民族文化意识”的推广,究竟有多少收获?
真的很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