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民生问题
“饮水安全、生态建设等关系民生的支出,千万不要能省则省,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千方百计抓好。”
“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能只是在‘概念’上绕圈圈,打转转,关键是真正的落到实处。
“只有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才会越来越高。”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是贵州团代表“点击率”最高的词语。
2007年7月1日,我省全面实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55万年收入7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提前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84.91%;“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678.4元和2300元以上……
代表们对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关注民生、体贴民情、顺应民意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他们说,在社会主义中国,能不能真正解决民生问题,是考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永久课题。这项工作贵州起步良好,但更重的任务还在后头。
让孩子们上得起学更上得好学
“关注民生首先要关注教育!”这句话是不少贵州代表的共识。大家认为,我省教育水平相对发达地区来说还不高,大多是“低水平的瓜菜代”。加快教育发展,就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改善教育条件,不断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加强老师业务素质培训,大力推行教育公平,开展农村老师安居工程建设,“让学生从上得起学向上得好学转变。”
由于财政资金缺口大,举债办教育现象在贵州不少地方都存在。“还好教育债,迈快发展步”成了代表中地、市、县长和学校领导们关心的重要话题。因实施“两基”攻坚,黔南州每年财政要负担1200万元的银行贷款利息。州长李月成代表说:“本钱不用说,就是这个数字,都要把我们地方财政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建议国家统筹考虑帮助化解地方教育等方面债务,让地方政府更好地轻装前进,加快发展。同时要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农村经济的观点,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更好地实现“劳有所得”。
黔东南州实现“普九”后,65万名适龄儿童获得了受教育机会,州长李飞跃代表对于加快农村教育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必须解决农村教育的布局和质量,农村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农村初中毕业生平等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等三个问题。他认为,应该全面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中央到地方,明确目标,集中投入,加大对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并落实教师工资和津补贴制度。
“办好高等教育,不仅是解决‘学有所教’问题,更是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民族干部队伍,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智力支撑。”贵州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高万能代表说,贵州民院是贵州省与国家民委共建的高等学校,全院在校生已达1万余人,近年来,来自贫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的支持,完成了学业。今后希望中央和地方继续增加财政投入,进一步解决好贫困学生的学费问题,逐步化解高校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等方面的困难,提高民族高等教育的速度和质量。
在许多代表关注教育“硬件问题”的时候,直接从事基础教育的贵阳七中校长郭子仪代表思考得较多的却是“软件”方面:“要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要强调教师的知识水平,更应该高度重视师德问题。”他认为,老师的爱心、责任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很大,让老师们树立良好的师德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关系着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和社会的和谐。对此,郭子仪作了这样的概括: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教师质量核心在师德,良好的师德影响着学生,学生牵动着家长,家长是社会的重要构成,“所以说师德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幸福指数啊!”他建议在实行教师收入同城同筹和跨校交流制度等的同时,教师招聘也不能像公务员那样一刀切,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尤其是要把师德放在重要位置上来考察。”
让老百姓住好房看好病
在去年经济工作会上,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年要办的“十件实事”中,实现易地扶贫搬迁3万人,建设100个乡镇卫生院和10个县医院名列其中。代表们注意到党和政府对群众居住、看病等事关民生的问题十分关注,而这方面的话题也成为了代表们经常谈论的焦点。
今年黔西南州只有几千平方米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面积。“安得广厦千万间。没有安居,哪能乐业?”黔西南州建设局副局长黄榜泉代表谈起住房问题,颇显激动:“改善住房条件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他说:“制定住房政策不能关在办公室里做,既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又要体现社会公平。”他建议要制定抑制房价的配套措施,把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与商品房的规划、管理、建设等放在一起统筹考虑、配套进行,以加快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的建设速度。
灾后重建中的农房建设问题牵挂着许多代表的心。这次雪凝灾害全省仅农房因灾损毁就达18431户、52845间。代表们认为,一方面要保证当前每个受灾群众有稳固安身之所,一方面要抓紧实施因灾毁损房屋恢复重建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做好因灾毁损房屋修建和其他农村危房改造。黔东南州有50户以上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寨3000多个,过去全州平均每年发生农村火灾100起左右。来自该州的代表们建议,国家应充分重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民族村寨消防设施建设,把西部木质民居纳入拟实施的农村危房改造规划,提高农村民居消防安全保障水平。
今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农合标准由过去的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这让许多代表感到欣慰。同时,他们也对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前不久我到贵阳市乌当区一个乡卫生院调查,发现那里人才缺乏,投放的设备也有些不合理,这种情况在省内不少地方都有。”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孙诚宜代表以例证来说明农村卫生人员、医疗设备缺乏的状况。威宁自治县副县长祝德光、贵阳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孙袁代表也有相似的感受。他们建议,国家应该尽快增加医疗卫生人、财、物投入;对于那些厂家不再生产而又急需的药品,国家要有应对措施;还应在县级建立多个应急血站。
今年全省参加新农合的农民达到2831.8万人,参合率达到92.12%,省级财政共承担资金9.18亿元。长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民盟贵州省副主委于扬代表认为,还应该在政策上减少个人支付比例,协调医务人员分配差距问题,加强和充实基层医务人员,改善条件。贵阳市副市长余维祥代表观点更直接:“免除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缴纳的部分,或者农民缴纳部分稳定在10元,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代表们普遍认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全科医护人员培养力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控制药品价格,保证用药安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病有所医’”。
让群众更有平安和谐感
安全需要在人类的五个基本需要中位居第二,据2007年度国家统计局第七次群众安全感调查显示,我省群众安全感指数由2006年度的90.9%上升为92.82%,提高了1.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3百分点的平均升幅。“要进一步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需要,就必须认真开展‘平安贵州’建设,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代表们的话语掷地有声: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开展打击违法犯罪专项斗争,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使群众的安全感得到了增强。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代表说,新时期政法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民生是最大公务的理念,着力在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上下功夫,做好各项职能保障。
“遵义‘四在农家’创建活动,覆盖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多个层面——学在农家长智慧重点是培育学习型农村,引导农民学习以提高素质;乐在农家爽精神体现的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让农民做创造文化、享受文明的主人;美在农家展新貌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农村……”
说起“四在农家”创建活动,遵义市市长慕德贵代表满脸自豪。到去年11月,该市完成“四家农家”创建点4500多个,覆盖1300个村的44万多农户,175万人口受益。“当前遵义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要与灾后重建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与实施农业产业化的竹、药、茶、蔬菜、辣椒各100万亩和100万口沼气池建设结合起来,力争到2010年全市80%的农户受益于‘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受益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慕德贵说。
我省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有31项,位居全国第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要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必须加强贵州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这是代表们的共识。凯里民族歌舞团演员雷阿幼朵、开阳县禾丰乡乡长姚建祥等多名代表建议,加大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进程;借鉴外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文化实验保护区的模式,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国家级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区,让民族文化的长河源源不断,永流不息。
作者: 本报记者 张兴 万群 吴一文 赵国梁
|
最新消息 |
·[经济] 温家宝:今年恐是经济最困难一年 美元贬值何时见底 ·[台海] “入联公投”得逞将改变台湾大陆同属一中现状 ·[西藏] 同达赖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 灭绝西藏文化是谎言 ·[副总理] 李克强:拥有博士学位的最年轻副总理(图) ·[副总理] 回良玉:“农”副总理促成一号惠农文件(图) ·[副总理] 张德江:大省执政经历丰富的副总理(图) ·[副总理] 王岐山:善解难题的“救火队长”(图) ·[新面孔] 国务院组成人员14张新面孔 于幼军未现表决名单 |
两会视频 |
|
两会热点 |
|
两会图片 |
|
媒体合作 |
|
新闻排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