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的报告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论述,让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道里区委书记石嘉兴很受启发。他说,建设和谐社会要以社区为重点,采取听民声、解民难、建制度“三轮驱动”的办法推进。
拥有76万人口的道里区是哈尔滨市中心城区。
为了解百姓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2006年3月,道里区开展了民生民意网上征询周活动。仅一周时间,就收到群众意见和建议228条,办理回复177条。截至目前,网上征询累计收到群众意见和建议463条,都被区委、区政府采纳,有效促进了政府改进工作与科学决策。
道里区组织编写出版了《道里区百姓生活服务手册》,免费向全区24万户居民发放。《手册》发放一周,仅区法律援助中心就接待了通过查阅《手册》来电来访百余人次。
石嘉兴说,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必须“举一反三,穷尽一类”,因为不解决弱势群体困难,社区和谐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目前,道里区已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劳动培训保障服务网络和区、街、社区三级救助捐赠服务体系。两年来,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1万人次,安置就业、再就业7.9万人次,为城乡9432户、20692人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针对农村一些复员老兵和孤寡老人、残疾人的居住问题,道里区筹资900余万元,为农村老复员军人、特困户、残疾人修建住房313所,使这些困难群众住上了宽敞温暖的砖瓦房。
还对全区14周岁以下有治疗价值的33名脑瘫患儿进行了全额免费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建立了“城区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助学资金”和“农村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助学资金”,2007年为34名城乡特困大学生每人发放了1万元助学金,使全区所有贫困家庭孩子顺利入学。
石嘉兴说,建设和谐社区工作量大、事杂,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制度进行保障。道里区在全省率先推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不断完善对社区干部考核。明确规定,社区工作人员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错办追究制。去年,工程街道办事处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因民意测评,群众打出78分,被待岗3个月,引起很大震动。(胡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