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 CFP图片 |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谈大部制
改革整体思路出现较大变化
□本报记者 王光平 北京报道
与改革开放以来其他五次政府机构改革相比,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在整体思路上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未来的机构调整,可能更多是在大部委的内部;大部制与小政府的目标并不冲突。
就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公众关心的一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
《中国证券报》: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同此前五次机构改革有哪些不同?
汪玉凯:这次改革和过去五次改革相比,在改革的整体思路上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主要是:
第一,强调通过制定行政管理体制规划来推进行政改革。
第二,提出“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用这一思路推进改革。过去主要是转变职能、政企分开、精简机构,但总体上没有提出大部制改革思路,这次明确提出这个思路,由大部制改革然后建立一个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机构,是权力机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
第三,要通过改革以后,真正出现政府职能的转变,理顺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以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也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第四,提出一系列配套改革,包括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改革议事协调机构、解决中央垂直管理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等。
第五,这次改革首次把行政体制改革大目标确定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不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简单放大,整体反映了政府的理念、价值、目标和宗旨。
《中国证券报》: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
汪玉凯: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与我国体制本身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中国建国以后实行了30年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门设置多,实行条条管理,部门专政。比如当时的机械工业部下有九个部,分管常规机械、电子、兵器、飞机等。
随着计划经济解体和市场经济确立,政府部门必然进行调整。从1982年开始,我国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不断裁减、调整政府机构,使其能够与一定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这些改革,为进一步推进大部制管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以说,从纵向比,我国现在的政府架构与计划经济时代完全不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横向比,特别是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政府部门设置依然较多。比如,目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仍然有28个,而日本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是17个。
虽然部门数量多少不应该是衡量政府管理优劣的唯一依据,但大量事实证明,政府机构职能交叉、重叠引发的政府管理问题,是人们普遍都能感受得到的。比如,现在我国的民航总局管空中运输,交通部管水路和公路运输,铁道部管铁路运输,但美国的运输部就包含了海、陆、空运输,一些国家甚至把邮电也放在运输部的管辖中。这体现了“大运输”的思维。再如美国农业部的职能,大体涵盖了我国的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多个部门的职能,体现出“大农业”概念,管辖范围比较宽。
由此可见,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必然会朝着大部制管理方向迈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是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
《中国证券报》:大部制模式和决策、执行、监督权如何有机结合?
汪玉凯:这可能是下一步机构改革的难题。大部制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在部与部之间,让有些部专门行使决策权,有些部专门行使执行权,有些部专门行使监督权。二是大部制内部机构的分工,有些机构专门行使决策权,有些机构专门行使执行权,有些机构专门行使监督权。
国外政府机构实行决策和执行相分离,就是大部制内部权力的分离,大部制内部少量机构行使决策权,更多部门是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内部可以引入市场机制,这些机构的一把手叫总经理而不叫局长。根据担负的任务申请经费,确定人员编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行支配。这是大部制内部决策和执行方面的状况。
未来的机构调整,可能更多是在大部的内部,将来有可能会有一些机构行使监督权。内部权力分开后,如果能形成良性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最好的。
《中国证券报》:实行大部制管理模式,是不是与小政府的目标相冲突?
汪玉凯:认为实行大部制管理和小政府的目标冲突,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世界各个国家都在追求小政府,叫“小政府,大社会”。但是小政府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小”,要使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它承担的责任、管理的事务相适应,是相对意义上的“小”。所以现在搞大部制的改革,和追求整体小政府的大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大部制并不追求大政府,而是希望把政府原来部门设置过多,职能相互交叉、重叠,出现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问题按照职能统一的原则归由一个部门来管。通过对部门内部机构的整合,使政府部门设置相对总数减少。
另外,要使政府内部一些机构部门功能分工,有一些部门可能行使决策权,有一些部门可能会行使执行权,或者监督权。通过功能分化以后,可以做到一件事归一个部门来管理,在外部又有监督组织机构,所以探索职能统一的大部制不是要追求大政府,而是政府组织内部结构的调整,使它更可以适应市场体制的发展,也可以适应政治体制深入改革的要求,适应老百姓公共参与对政府职能的要求,所以我们尤其要注意,小政府和大部制管理是内在统一的,不是一对矛盾。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情况来看,现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大部制管理,机构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种叫内阁机构,是专门行使决策权的部门。第二种是执行机构,有的叫法定机构,还有的叫“独立机构”,是执行机构,这些机构不行使决策权,而是执行内阁的决策。第三种叫监管机构,对社会、市场进行监管。第四种叫议事协调机构。各个国家的内阁机构非常精干,基本上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管理政治事务的机构,三分之一管理社会的机构,三分之一管理经济的机构。在内阁机构下,或者内阁机构外面有大量的执行机构。
《中国证券报》:实行大部制改革有哪些困难?
汪玉凯:尽管大部制管理模式在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是在我们的体制下,究竟能不能十分有效,建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力,都是值得关注的。比如,实行大部制后,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就更加重要;再比如,在执政党的机构设置方面,如何与政府的大部制进行对接,不重复、重叠?还比如,在大部制管理模式下,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在机构建设方面如何加强对大部的监督等。
当前有四个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第一,如何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制约的改革思路,重构政府权力结构和政府的运行机制,为大部制改革的权力监督提供保障。第二,大部制能不能有效遏制部门利益,也成为最关键的问题之一。第三,大部制改革可能会牵动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真正的大部制也许很难确立。第四,大部制改革的策略和方法也至关重要。
|
最新消息 |
·[经济] 温家宝:今年恐是经济最困难一年 美元贬值何时见底 ·[台海] “入联公投”得逞将改变台湾大陆同属一中现状 ·[西藏] 同达赖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 灭绝西藏文化是谎言 ·[副总理] 李克强:拥有博士学位的最年轻副总理(图) ·[副总理] 回良玉:“农”副总理促成一号惠农文件(图) ·[副总理] 张德江:大省执政经历丰富的副总理(图) ·[副总理] 王岐山:善解难题的“救火队长”(图) ·[新面孔] 国务院组成人员14张新面孔 于幼军未现表决名单 |
两会视频 |
|
两会热点 |
|
两会图片 |
|
媒体合作 |
|
新闻排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