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张斌 摄 |
科技部部长万钢谈科技发展
16重大科技专项将全面启动
万钢,科技部部长,改革开放以来首个出任政府部长职务的非中共人士,在此次两会期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之一。昨天,万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大型飞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16个重大科技专项今年将全面启动。
■关于科技研究
16个重大科技专项今年全面启动
记者:去年4月上任到现在已经将近一年,回顾这一年,科技部主要做了哪些重点工作?
万钢:从2006年1月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我们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目前进展顺利。
记者:前一段时间有报道说,26位专家上书科技部,希望慎重投入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氢能源汽车,因为它的商业前景不太明朗,你对此怎么看?
万钢: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实际上有近、中、远的考虑。“十一五”计划同时有两个专项,一个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项,一个是汽车先进技术的专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项主要是混合动力汽车、燃气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它们有一个顺序需要进行动力系统的攻关。
最近,无论是北美车展,还是日内瓦车展,燃料汽车都是一大热点,而且都是汽车界公认的汽车技术尖端。我们要做准备,有限地投入,但也要做好长期准备。新能源汽车从燃气到混合动力,都逐渐投入了运行。今年5月的北京科博会将会展示我们现在已经达到的研发水平。
另外,我觉得汽车发展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有义务减排、节能。能源的价格越来越贵,排放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节能的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甚至是全球汽车工业要奋斗的方向。
■关于新能源汽车
汽车发展不能只图经济利益
■关于学术腐败
“阳光操作防止细菌滋生”
记者:近年来,学术腐败、科研作假事件时有发生,你在今年的一次讲话中提到要进行改革,具体怎么改?
万钢:去年已经开始改了,科技进步法在去年年底颁布,需要很多配套的改革,目前都在一步步地进行。首先对于科技工作的管理者、公务员的队伍要进行严格教育和培训。对于科技人员来说,要搞好诚信系统建设。归根到底不能靠人治,而应该靠制度来管理。
记者:具体有哪些措施?
万钢:首先,我们在各大科技计划当中实行透明管理,比如“863”、“973”,它的管理制度从编写指南开始,从着手科技建议开始,整个评审过程都在网上公布。这样的“阳光操作”是能够防止“细菌滋生”的,这一点很重要。
“阳光操作”也要按制度办事。我们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库,评审专家随机抽选,而且是在评审之前很短时间内随机抽选,很多专家走到一起时才知道是同一组的。
此外,我们对科技进程管理透明化,很多重大的项目实行监理制。
硬逼成功导致学术作假
记者:你多次提到科研要宽容失败,怎样理解?
万钢:科技进步法提出宽容失败,第一次用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一个科技项目,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达不到目标也是允许的。科技工作是一项高风险工作,不可能保证每一个项目都成功。如果硬逼着每个项目都成功的话,必然导致造假现象。我们都知道,科学上很多探索失败的经验可能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
很多科学前贤,他们在无数的失败当中探索了道路,如果我们不允许他们失败,他们也不会得到成功。我很多次跟媒体朋友说,好像报道上说我做过很多项目,获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实际上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我失败的事情要比我成功的事情多得多。我的同事们都跟我说,你也是一个人,是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记者印象
万钢这一年
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部长万钢这几天很忙。除了开会,他还要到处应付“围堵”的记者。他可能是本次两会中受到记者追访最多的政协委员之一。
自去年4月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以来,万钢几乎跑遍了全国各个省市,东北、西藏……这些地方的学校、科研院所,甚至蔬菜大棚里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科技部工作人员的眼里,万钢注重细节。在他的办公室里,没有一次性纸杯,桌子上的文件都是双面打印,铅笔也是用废旧报纸制成的环保铅笔。而在这一年中,万钢经常出现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推广新闻中。去年上任伊始,万钢曾说“不搞新官三把火”,他强调的是“没有共识就不会有成功的变革”。万钢的科学家背景,可以让他更了解科研工作人员的实际状况,洞悉中国科技界存在的沉疴。
万钢很少提及科技部的行政事务。去年上任时,他常说自己“诚惶诚恐”。时过境迁,一年后他成为了此次两会的焦点人物之一,他也似乎积累了足够的“共识”。在接受密集的采访时也首次阐述了他在科技部的执政和改革思路,阳光管理、宽容失败,部党组和部务会的议事规程,与多部委合办众多民生科技工程,全面启动重大科技专项……万钢这一年,尝试了很多。
■关于科技投入
民生科技经费提高30%
记者:这一年,科技部启动与很多民生相关的科技工程,这也是你的一种执政思路吗?
万钢:这一年,确实有不少民生科技工程在做,粮食丰产工程、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全民健康行动、全民节能减排等。考虑到多方面的需要,关心民生科技不是一个概念,必须把一个个行动都做实了,所以我们和其他很多部委合作。包括最近环境污染、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都是关注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十一五”期间,国家的科技计划向民生科技给予大量倾斜。工业科技与民生科技的经费比例从“十五”期间的7∶3调整到“十一五”期间的5∶5。有关农村、健康、环境、生态、安全、节能、防灾减灾方面的科技经费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提高的幅度达到了30%左右。
已建近20个省部“会商机制”
记者:怎样防止科研经费被滥用?
万钢:关于效益问题,很重要的是把各类计划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说科技支撑计划,这是科技部很大的一个计划,我们与各个区域紧密地结合,我们建立了将近20个省部“会商机制”,科技部与各省市每年共同商会我们今年要干哪些事,把国家经费和地方省市经费以及企业的经费集中到一起去。
我们确定了奋斗目标后,制定了研发的计划,这时候我们请专家来,不是说你这个项目能不能干,而是你怎么样干得好,你怎么样从资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科研的环境建设上,怎么样能够使这个项目真正达到预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关于党政分工
半年探索订出议事规程
记者:你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担任政府部长职务的非中共人士,大家都很关心你在科技部如何与党组合作,如何把握党政分工?
万钢:我和部党组关系处得很融洽,合作得很好。我们通过半年多的合作,逐步理出了一套思路。部党组议什么事,部务会议什么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么做,我们有了一个议事规程。这是经过半年多的尝试、探索写出的一个规程。部党组在战略发展、人才培养方面多做研究,部务会要履行行政方面的职责,执行国务院制定的政策。在工作当中,开党组会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参加,党组会要议的事,党组书记和部长都充分沟通。部务会在议事过程当中,关系到我们国家长远利益的事情,提交给党组进行深入研究。
■花 絮
“我更想做科学家”
在两会期间,有记者问了万钢一个“刁钻”的问题,“你是更想做部长,还是民主党派主席?”万钢一听,笑了。他给出一个“聪明”而“意外”的回答,“我两个都愿意做,其实我更想做一个科学家。”
“希望记者给我打分”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提出让万钢给自己去年一年的工作打分。“至于打分,我习惯于让别人给我打分。我自己当教师,可能也不太习惯自己给自己打分,我希望记者给我打分。”万钢回答说。
|
最新消息 |
·[经济] 温家宝:今年恐是经济最困难一年 美元贬值何时见底 ·[台海] “入联公投”得逞将改变台湾大陆同属一中现状 ·[西藏] 同达赖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 灭绝西藏文化是谎言 ·[副总理] 李克强:拥有博士学位的最年轻副总理(图) ·[副总理] 回良玉:“农”副总理促成一号惠农文件(图) ·[副总理] 张德江:大省执政经历丰富的副总理(图) ·[副总理] 王岐山:善解难题的“救火队长”(图) ·[新面孔] 国务院组成人员14张新面孔 于幼军未现表决名单 |
两会视频 |
|
两会热点 |
|
两会图片 |
|
媒体合作 |
|
新闻排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