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晋西北贫困农村,吃农家饭,干农田活,是从农村考进大学的。我深知农民太不容易!”朴实的话语引起记者注意,循声看去,见在人民大会堂外众多记者围着一位代表。“我在农村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很多老年人生活窘迫,他们可自由支配的零花钱太少。
”记者跑过去一问,原来那是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朔州市委书记田喜荣。他这次的议案是“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65岁以上农民最低生活补贴制度的建议”,这个建议在代表委员中反响很大,也引起媒体关注。
“农村制度化养老是个全国性难题。在以家庭赡养为主的广大农村,由于福利保障制度欠缺、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增多等原因,使赡养老人问题特别突出。”听到这里,记者插问道:“在朔州这项制度实行了吗?”田喜荣说:“朔州已经率先试行这项制度了。去年7月1日开始,朔州市按照"低标准起步、广范围覆盖、成建制推广、普惠制、动态管理"的原则,首先向朔城区、平鲁区40581位65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每人每月发放30元。今年7月1日,朔州将在近12万65岁以上农村老人中普及这项补贴制度。”
“将农村老龄群众成建制、全覆盖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这是对几千年来中国农村固有养老模式的制度性变革,也是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一种探索,更是对农村老年人的尊重。”田喜荣说,“赡养社会化是孝心升华的一种体现。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制度,由政府培育、引导、传递孝心,实现老有所养,真正体现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田喜荣充满感情地说:“全国农村有6000万65岁以上的农民,国家应该考虑让辛苦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享受国家供养待遇!”话音刚落,掌声四起。记者们用掌声赞许这位心系老年农民的人大代表。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