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政策和措施,字里行间蕴含着殷殷的民生之情,温总理报告声声在耳,终日挥之不去。
作为一名上海市政协委员,笔者对中央政府改善民生的坚定决心和政策部署深感钦佩。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负责人,这份厚实的“民生报告”又使笔者身感重任在肩。如何贯彻好中央政府关于民生的各种政策措施,除了各级政府的认真践履,企业的落实也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企业领导人,不仅要有遵纪守法的治企意识,更应有心系国运民生的情怀。
笔者的父亲出生在解放前的上海的一个贫困家庭,经历过旧社会穷苦的青少年时代。他们一代人对“民生”的体会可谓刻骨铭心。解放前的旧中国,贫穷落后,国力孱弱,国无主权、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后,父亲才走进夜校扫盲,随后进工厂生活有了保障。从此,他把对党和政府一腔感激之情全部投入到工作当中,通宵达旦的工作,满怀着高昂的热情。之后当劳模,评先进,光荣入党,进京参加国庆观礼,成为上海工人阶级的风云人物。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有了新中国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人民才能全身心投入到社会经济建设。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了大发展阶段。1988年,父亲52岁时开始创业,正因为有了贫穷困苦的童年记忆,就为立下厂训:“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祖国不再受欺凌;为人民不再受苦难;自强不息、产业报国。”
在父亲的思想中,“民生”是具体的,开创一个企业,就意味着惠及一片“民生”。20年过去了,父亲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上海华明如今成长为年产量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变压器有载开关主导企业。2007年创税8000万,累计创税5亿多,700名员工中,超过50%是再就业职工。温总理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另外,报告还提出今年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全体人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近几年来,医疗、福利待遇、住房等问题成为政府日益关注“民生”问题,父亲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家庭式的温暖感觉。在福利待遇上,公司从最高层到基层没有太大的悬殊。跟企业一同创业现已退休的老职工,华明特设“二次退休”政策,为他们办理了辅助养老保险。如果厂里有职工生病了,华明坚持让职工找最好的医院,用最好的药,全部由公司出钱。另外,华明还在积极探索新的住房福利模式,对那些希望长期在企业工作且对企业作出贡献的员工,将逐步提供免费住房和成本住房,这在很多民营企业里是难以想象的。
父亲今年72岁了,如今他终于有机会以实业报答党和人民,他很欣慰,但是听了温总理的关注民生的政府工作报告,他却百感交集,恨不能再年轻二十岁,将自己的事业做得更长久。
“民生”在党和政府的心中,“民生”在父亲一代人的心中,重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