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30周年
1978年3月18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重要论述。
大会闭幕式上,8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了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
这次大会,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机构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打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如今,虽然30年过去了,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法制晚报》记者采访了当年科技大会的亲历者,他们为记者讲述了那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刻。
“文革”结束小平同志复出 支持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枷锁解除科学家们喜极而泣
30年前的3月18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来自全国各地的约7000名科学家代表欢声雷动。
在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方毅秘书之一、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看来,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实际上也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科学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号角。
十年“文革”
中科院成了“重灾区”
时隔30年,时任中科院副院长方毅秘书之一的郭曰方仍然清楚地记得,他是1977年1月10日跟随方老从外经部到中科院工作的。当时中科院院长郭老(郭沫若)年事已高,60多岁的方毅被调到中科院担任副院长。
到中科院上班的头一天,郭曰方一进门就看到科学院的墙上贴满了大字报,只不过内容已经换成了批判“四人帮”之类的。
“有用竹竿拉着的,还是大字报的形式,不过不是‘四人帮’打压科学家,而是科学家起来反对‘四人帮’了。”
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郭曰方说,“文革”十年,当时的中科院成了“重灾区”,40多个研究所到“文革”后只剩下十多个,很多科学家受到迫害。科研人员下放的、劳动改造的,流失了很多,连开展工作都很困难。
中科院的楼房在“文革”中没人管理,又遭到唐山大地震的破坏,当时破破烂烂的,根本不像个科研机构的总部。
郭曰方记得,初到中科院的时候,大楼里黑漆漆的,因为水管坏了,房间里面没有暖气,冷得不得了,只能生个炉子、架个烟筒上班。
当时,国家科委在“文革”中被撤销,粉碎“四人帮”以后,因为破坏得太严重,到中科院开展工作可谓千头万绪,机构、人员、设备、仪器等各方面都需要恢复。
大会前奏小平同志复出抓科教
“到了1977年5月份,中央的领导同志决定应该由小平同志出来主持工作。”张玉台记得,小平同志复出后,就自告奋勇地要求主管科学和教育工作。
当时中科院一些机构已经得到恢复,5月12日,全院处以上干部正在中科院大礼堂开会,郭曰方突然接到了小平同志秘书王瑞林的电话,说小平同志想见见方毅,约在上午十点谈一谈。
“当时已经九点多了,时间很紧。”郭曰方说,正在主席台上作报告的方毅看到他递上去的小纸条,立即中断了发言,坐车很快赶往西山。
在那里,他见到了小平同志,两个人一聊就聊了很久。郭曰方后来才知道,小平同志那一次跟方毅谈了很多对科学教育的想法。小平同志说,最近一段时间没什么事情,就在家里想着怎么把科学教育工作抓上去。
大会筹备小平同志一天都没缺席
1977年8月,中央科学教育会议召开,来自全国的30多位知名科学家与会,大会作出了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决定。
小平同志说,“我很忙,但是这个会一定要开,有时间我就来参加。”但是郭曰方发现,整个四天半的会议时间,小平同志一天都没有缺席,一直都在人民大会堂和科学家们开会。
在那次座谈会上,小平同志把5月份以来对科学教育的系统想法做了介绍,大会决定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小平同志还提出了四个观点:
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愿意当科学家的“后勤部长”。
而在中央科学教育大会之前,筹备成立全国科学大会的文件起草小组,在当年的6月份,已经着手进行准备,从当时的中宣部、外经部等多个部门,抽调了得力人手组成一个十多人的文件起草小组,主要负责起草华国锋、邓小平、方毅、郭沫若等领导同志的讲话报告。
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郭曰方回忆,当年9月份还召开了一次预备会议,确定了全国科学大会的议程和表彰办法。
大会召开19次掌声献给小平
3月18日下午,全国科学大会如期召开,由小平同志致开幕词。郭曰方还记得,小平同志在报告一开始就说:“同志们,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我们大家感到非常高兴,全国人民感到非常高兴。”
小平同志声音洪亮,台下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
小平同志又说:“今天能够举行这样一个在我国科学史上空前的盛会,就清楚地说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肆意摧残科学事业、迫害知识分子的那种情景,一去不复返了。”
台下又是经久不息的掌声。
虽然时隔30年,郭曰方仍然清楚地记得小平同志讲话时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台下科学家们欢声雷动、掌声经久不息的热烈场面。有人统计,小平同志一个多小时的讲话,曾经被19次热烈的掌声打断。
“那种气氛你们没有经历过真没法体会。”郭曰方说,科学家们的那种激动只有现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有的科学家甚至高兴得当场痛哭。
“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张玉台记得,第一次科学大会约7000人参加,几乎把北京所有的宾馆都住满了,需要在京西宾馆进行总调度,因为那时候北京的饭店很少。
知识分子头上枷锁由此被解除
那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华罗庚、严济慈、钱三强、钱学森等几乎所有的著名科学家都出席了。
张玉台说,小平同志在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重要论断,“文革”十年套在科学工作者头上的枷锁由此被解除。
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张玉台回忆,全国科学大会上还表彰了优秀科研成果,包括“两弹一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都被表彰了,科学家一下子摘掉了“臭老九”的帽子,走上领奖台当了先进榜样。虽然当时并没有物质上的奖励,但知识分子却从需要改造的“臭老九”,变成了社会主义需要依靠的主要力量。
小平同志的讲话令科学家们欢欣鼓舞,张玉台记得,科学大会闭幕的那天下午,他陪着领导去钓鱼台看一套卫星电视,这台电视机正在接收苏联通讯卫星的节目。而当时在国内,电视机还没有进入大部分老百姓的家里。
“当时就觉得,你看看国外的技术已经到了什么水平,愈发感觉到发展科技的紧迫。”张玉台记得,当时国内连小的9英寸的电视机都不多。
继续深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政治风气一变,大家都敢讲话了。”
据郭曰方回忆,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将科学技术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科学家们的精神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
在全国科学大会之后一两年时间,中科院很快就恢复到100多个研究所,8万多名科研人员,已经接近了现在的规模。
1979年,小平同志亲自率团访问美国,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科学技术交流。“当时访问团十多个主要成员,就有五个是科技界的。”
访美8天时间,小平同志考察了很多项目,看了美国的阿波罗号月球车、宇航员从月球带回来的石头。小平同志坐了月球车很高兴,还亲手摸了月球的石头,工作人员说:“小平同志你已经摸到月球了。”
但小平同志看了之后,也更加感觉到国内外科技水平差距比较大,回来之后对科研工作更加支持。郭曰方说,那时候只要中科院有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报告到小平同志那里几乎全部得到同意。
到1987年,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又进一步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深化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张玉台看来,这是找到了现代社会的规律性的东西,就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
文/记者周继坚
特别鸣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