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最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谈“收入” “如果要给改革开放30年打分的话,我打100分。”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对记者说,“我们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现在的生活多好啊。
我碰到过三年自然灾害,那是非常困难的时候;我还在农村呆了15年,农民一天拿两三分钱的工分,种的粮食不够吃,什么都用票。现在你看看,物品非常丰富,超市里什么都有。”
宗庆后代表说,我们改革开放搞了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日渐凸显———长期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投资和出口两个轮子,但国内消费的贡献却明显不足。这是因为我们过于片面地追求社会绝对财富的增加,但对发展中的分配问题重视不足,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出现两级分化。广大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广大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为此,他建议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宗庆后表示,在CPI指数压力下,各级政府对于提升农产品价格慎之又慎。针对近段时间的农副产品涨价,各级政府制定了严格的限价措施。的确,农产品价格关系国计民生。但应该看到,去年以来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有其一定的内在原因,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农产品价格偏离其价值,农民收入得不到保障,造成务农人员大量向其他行业转移,导致农产品供应不足。分配的问题在于交换,而交换的核心是价格体系。CPI的结构性上涨客观上体现了一定的经济规律,强制性的限价措施反而会扭曲价格机制。
他进一步指出,控制农产品价格使其低于实际价值,实际上是在让广大农民对城市消费者进行补贴,这是极不合理的。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如果农民无法通过出售产品增加收入,何来收入的普遍提高?他认为,提高农产品价格,让价格反映真正的供需关系,普遍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分配、拉动内需的第一步。
宗庆后还建议减少所得税率,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城市普通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他说,这些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特别是来自于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连年高比例增长。2007年个税增长比例高达29.9%,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和CPI的复合增长率。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作为个税征税主体的工薪阶层,更是拉动内需的主力军。企业、职工税收负担过重,使工薪阶层收入增长过慢,严重抑制了购买力。宗庆后认为,初次分配应当向中低收入者进行倾斜,必须大幅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比例,减少百姓税收负担。
在这一问题上,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赋,使企业有能力给员工涨工资;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减少个税税率,提高普通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
事实上,减少税率并非一定意味着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由于其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其收入的增加部分绝大多数将用于消费,通过商品的滚动扩大,实际上又会成为新的税源。税率降低而税基增大,国家税收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在内需不足的时候,减税是最有效的刺激消费能力的手段。宗庆后提出,还可以改变征收方式,通过征收消费税来扩大税基。例如,征收1%的消费税,老百姓不会有太明显的感觉,但财政即可增收近900亿元,远远超出让税于酬的税收。
此外,他还建议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增加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对于像生活在上海、杭州这类城市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工作半辈子的收入可能不足以支付市中心一套价格高昂的住房。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哪里有钱去购买其它产品?由于挤出效应,房价对普通工薪阶层的其他消费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抑制,因此宗庆后建议各地方政府通过制定更为严厉的住房限价措施,切实控制房地产价格,增加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而且这种增收对扩大内需是非常有效的。
宗庆后最后表示,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疗、事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减轻居民教育、医疗负担,让劳动者拥有充足的基本生活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成为真正的有效需求。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