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视野——“民生司法”不仅仅写在纸面上
法制网记者 徐伟
刑事案件“宽严相济”,民事案件“案结事了”,执行案件“执行联动”……翻开两高的报告,一系列司法改革举措因紧扣民生而在今年的两会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字眼不仅仅写在纸面上,而且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已经让普通民众更多地享受到了公平和正义的内涵。”人大代表纷纷向记者表示,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我国司法机关已经迈出了“民生司法”的坚实步伐。
宽严相济的内涵就是公平公正
在今年的两高报告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坚持“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区别对待、注重效果”。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对涉嫌犯罪但无逮捕必要的,决定不批准逮捕14.9万人;对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决定不起诉7.3万人。
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广陵分局文峰派出所的陈先岩代表认为,宽严相济的内涵就是公平公正。司法机关只有做到宽严相济,才能确保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的有机统一。
“宽严相济政策体现在法院的工作方面,重点在一个‘判’字。”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代表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判”字的一半是象征平等对等、公平公正的“半”字;一半则是象征着严厉法律的“刀”字。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法院依法宣告1.4万名刑事被告人无罪。此外,去年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以来,因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违法等原因不核准的案件占复核终结死刑案件的15%左右。
“有相当一部分的死刑犯在最后关头被‘刀下留人’。让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让犯罪的人罪刑相当,这本身就是一种公正的体现。”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其宏代表说。
案结事了是和谐社会应有之义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法院的案件受理量逐年呈上升趋势。2007年,全国法院共受理885万多件案件,比2003年上升了7.17%。
“一些基层法院的法官每年要办300多起案子,几乎每天都要审结1起案子。”来自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的陈燕萍代表说。
法院案件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应勇代表认为,司法机关应坚持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努力使每一个当事人都能感受到司法公正。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把诉讼调解贯穿于案件审理全过程,民事案件调解和撤诉率达50.74%。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支持、维护、促进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建立和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此外,为了方便群众诉讼,全国共设立巡回审判点11220个,6941个人民法庭实现了直接立案。
“‘马背法庭’、‘帐篷法庭’早已成为民众耳熟能详的名词。”陈燕萍代表认为,司法救济是公民寻求公平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当前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无论是采用审判的方式,还是运用调解的手段,无论是当事人出庭应诉,还是法官深入基层断案,只要公正、及时地化解了人民群众的矛盾,案结事了,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执行联动兑现“法律白条”
多年以来,执行难一直是司法领域的一个痼疾。为了不让胜诉的当事人望“白条”兴叹,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推行了国家执行联动机制。
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去年1月1日起正式运行,有关被执行人的基本信息,与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以及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信息管理形成联动机制,通过限制被执行人融资、出境、日常消费等手段,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
经过努力,当事人自行履行率比前五年提高3.63个百分点,强制执行案件1080万件,同比下降11.91%。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透露,2007年办结的案件已经超过了新收的案件数量,达到211万多件,执行金额达到近4000亿元。
“推行国家执行联动机制彰显了‘民生司法’的特点,尤其是对每年春节临近拿不到辛苦一年的血汗钱的农民工来说,更是一场振奋人心的及时雨。”李其宏代表说,执行联动机制不但让“老赖”们寸步难行,更重要的是维护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剑指商业贿赂优化市场经济秩序
商业贿赂犯罪不仅是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毒瘤”,更是严重侵害民生领域的“腐蚀剂”。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在过去五年中,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19963件,涉案金额34.2亿多元。
针对城镇建设特别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商业贿赂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状况,2007年,各级检察机关开展了集中查办这一领域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专项工作。去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城镇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犯罪案件4240件,占查办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的45.1%。
“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是贪腐案件的‘高发区’。”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国家森代表说,当前,一些贪污腐败现象不再直接表现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出现了“腐败期权化”、“非物质利益贿赂”等现象。检察机关应认真研究这些领域的职务犯罪特点,通过查案改善民生。
“商业贿赂犯罪从表面上来看,似乎与普通百姓的利益相去甚远,但是认真思索后会发现,这类案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其实是息息相关。”一直关注反腐败工作的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河南怡和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代表说,检察机关加大这类案件的查办力度,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民生的需要。
|
最新消息 |
·[经济] 温家宝:今年恐是经济最困难一年 美元贬值何时见底 ·[台海] “入联公投”得逞将改变台湾大陆同属一中现状 ·[西藏] 同达赖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 灭绝西藏文化是谎言 ·[副总理] 李克强:拥有博士学位的最年轻副总理(图) ·[副总理] 回良玉:“农”副总理促成一号惠农文件(图) ·[副总理] 张德江:大省执政经历丰富的副总理(图) ·[副总理] 王岐山:善解难题的“救火队长”(图) ·[新面孔] 国务院组成人员14张新面孔 于幼军未现表决名单 |
两会视频 |
|
两会热点 |
|
两会图片 |
|
媒体合作 |
|
新闻排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