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赶在美联储大降息之前,央行昨天出台了一项近乎“反向”的货币政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5.5%的历史新高位。温家宝总理昨天的表态表明,当前并不是放松从紧货币政策的最佳时机。温总理昨天还特别重提“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
”
早报记者 张明扬
赶在美联储今天凌晨讨论宣布大幅降息之前,央行昨天傍晚出台了一项近乎“反向”的货币政策。央行宣布,从3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升至15.5%的历史新高位。对此,经济学家的普遍观点是,此举在宣示从紧决心的同时,也表明“央行年内不会再次加息”。
部分市场分析人士的看法则是:“"两会"闭幕当天便出台了一项从紧货币政策,其中不无进一步打消市场对货币政策放松幻想的深意。”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在解释今年第二次上调准备金率的原因时,央行昨天的公告措辞与今年1月的那一次相比只字未变。
温总理忧虑美元贬值 “在众多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物价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统计局上周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速已攀至8.7%的近12年新高,通胀压力已是迫在眉睫。
温家宝总理的“众多问题”中显然包括当前风雨飘摇中的全球金融市场。
“我对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十分关注,而且深感忧虑。”温家宝昨天上午表示,“我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
就在上周末,随着华尔街第5大投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超低价收购,已持续一年多的次贷危机滑向了更加恶性的轨道,全球资本市场熊市征兆明显。事实上,就在当天温家宝出席新闻发布会时,上证指数在接连暴跌后急挫3%,港股则猛跌1.7%,美元兑日元也跌到了12年的最低点。
央行为何选择此时这样的“敏感时刻”再出紧缩货币政策,温家宝总理给出的“问题排序”或许是个最佳答案。
“当前的形势是内忧大于外患。”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乃至全球经济的冲击力固然不容小觑,但当前显然收紧银行信贷乃至治理通胀更为重要。
“更何况,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不是通过金融市场来传导,更多的是通过贸易来体现,相对来说货币政策短期内无需过分关注。”何帆称。
央行行长周小川昨天则指出,“对美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在不断进行、不断更新的”,从紧货币政策对控制物价指数“是有好处的”,从紧货币政策的判断是对的,还应进一步做好适时适度。
第15道“金”牌 自2006年经济过热与通胀风险如影随形开始,央行已连续加了15次存款准备金率,将这一攸关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指标从7.5%提高到了15.5%,回收流动性的规模高达2.5万亿元以上,拿本次上调来说,央行回收的流动性便在1800亿元左右。
而即使从2007年4月到现在的不到一年中,央行也已连续提高了10次准备金率之多。
然而,连发15道“金”牌尽管看似声势浩大,收效却甚微。一方面,央行设定的新增贷款额度连续两年告破,去年更是以3.6万亿元大大突破了2.9万亿元的调控目标;另一方面,CPI增速更是从2007年初的2%以内一路攀升到了上月的8.7%,数据的跳跃幅度颇为触目惊心。
而即使是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之下,今年以来的各项经济数据也难言“退烧”。
“此次提高准备金率可以看作对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的反映。”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早报记者表示,无论就前两月的信贷数据、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还是CPI数据来说,经济过热的降温势头仍未显现。
东方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冯玉明昨天则向早报记者表示,目前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还比较高,“去年年底还在3%左右”。事实上,目前商业银行也并不缺钱,受股市波动影响,上月居民储蓄回流银行的规模高达9712亿元。
“银行目前在放贷上的压力主要来自季度调控下的额度管理,有钱不让贷。”冯玉明称,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对控制信贷增速的效果至少短期内难以见效。
再提“最困难的一年”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也表示,包括准备金率在内的各项货币政策工具都有调整空间,“只是运用上要综合考虑、选择比较,央行需要权衡利弊后选择最合适的货币政策工具,充分考虑调整时机、力度等,做到适时、适度。
“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经济局势的变化和走势,及时、灵活地采取对策,并且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方向和力度。”温家宝昨天的表态引人注目的出现了“灵活”这个新提法。但无论如何,当前并不是政府准备放松从紧货币政策的最佳时机。
温家宝昨天坦承,今年实现CPI4.8%左右的增长目标“是不容易的”,“特别是今年头两个月我们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冰雪灾害,这就给控制物价带来更大的压力”。
温家宝还特别重提“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
但温家宝强调,依然没有改变这个目标表明了“政府的决心”,同时“稳定老百姓对物价的预期,因为物价的预期比物价上涨本身更可怕”。
温家宝称,宏观调控的“结果怎么样”,要到明年的3月份才能揭晓答案。
记者观察 央行“单选”,加息渐远 早报记者 张明扬
假如昨天央行不是选择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是选择再次加息,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将在同一天遭遇前所未有的“离奇碰撞”———中国加息VS美国降息。
美国在松,中国在紧 今天凌晨,美联储将再次召开例行货币政策会议,决定降息事宜。按照市场的预期,在贝尔斯登低价被购引发次贷危机最新一波动荡之时,美联储本次最高降息幅度可能达到100个基点,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幅度救市。而就在近两周以来,美联储已先后两次拿出2000亿美元补充市场缺失的流动性。
而在大洋彼岸,中国的央行乃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却在担忧着几乎是截然相反的问题:物价上涨过快,经济过热。也就是说,相比美国绞尽脑汁地考虑如何“注入流动性”之时,中国面对的却是如何“收紧流动性”。
在CPI、信贷增速等经济数据高烧不退的情况下,今年年初曾风行一时的放松从紧政策呼声业已偃旗息鼓。几乎可以明确的是,只要CPI增幅4.8%的调控目标仍如现在一样“不可能完成”,从紧就难言放松。
两会闭幕当天,从紧第一击便接踵而至,央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此前曾高度预期本月加息的市场而言,这或许是一次“幸福的失算”。按照最平实的逻辑,加息相比存款准备金率而言总有那么一点“更紧”的意思。
热钱“无风险套利” 那么,为什么是准备金率,而不是加息呢?
“我对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十分关注,而且深感忧虑……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温家宝总理昨天上午表示。而央行行长周小川两会期间也曾表示,美国货币政策将成为中国加息的重要考虑因素。
这或许就是“央行为何不选择加息”的答案。
如果美国此次选择降息100个基点,美国基准利率将变为2%,相比中国目前4.14%的利率水平,利差已超200个基点,如果央行此次再次选择加息,利差更将达到250个基点左右。
也就是说,海外热钱几乎将面对一个两位数“无风险套利”的极佳环境,按照人民币升值1年8%-10%,外加利差,即使存银行热钱可安全套利10%以上,在当前的市场已是奇货可居。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由于当前美国正值次贷危机高潮,资金留在国内“填窟窿”的需求更大,因此热钱还不会有大动作,“但到了下半年,届时次贷危机应有好转,热钱蜂拥而至中国的可能性很大”。
“本次提高准备金率之后,加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东方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冯玉明昨天表示。
事实上,在目前周边金融环境变幻莫测的情况下,从紧政策的出台用“战战兢兢”形容并不过分,防止“超调”也是温家宝总理昨天关切的,当属其提出“及时、灵活地采取(调控对策)”说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如此敏感的情况下,连续出台调控政策的几率之低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央行在选择数量型工具还是价格型工具作为此轮调控主要手段,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天表示,“加息几乎没有可能了”。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