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岛3月24日电(宋学春刘振华)连日来,山东省胶州市教师王格香在护送学生回家的路上,为保护学生以身挡车不幸身亡的事迹在齐鲁大地广为传颂。
知情人说,在胶州教体系统出现这样的先进人物并非偶然,而是胶州市重视师德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然结果。
一直以来,胶州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国教师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四点希望要求,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创新载体,强化督查,广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努力使广大教职工成为优良师风的锻造者、学生成长的引路者、社会文明的传播者。
完善机制促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为此,胶州市把师德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通过宣传引导、管理带动、考核激励,在全市教体系统构建了自上而下的师德建设工作网络,形成了人人想师德、处处讲师德、层层抓师德的良好局面。该市将师德建设与教师业务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将基层单位师德建设工作列入年终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了基层单位加强师德建设的责任意识。
健全制度促师德。“无规矩不成方圆”。胶州市本着“具体可行、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先后制定出台了《胶州市教体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实施方案》、《胶州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奖惩机制》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师德衡量标尺,确保全市师德建设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005年,创新实施了《胶州市师德规范“十不准”》,在工作纪律、态度作风、仪表形象、遵纪守法、廉洁从教、禁止从事第二职业等群众呼声高、意见大的相关方面,做出十条详细规定,将对教师的师德要求,由抽象变为具体的行为约束,将思想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相结合,使教育工作者常修为师之德,常怀律已之心。2006年,对全市教职工实行“一评双考”考核制度,即对教师实行“师德评价、教学过程考核和教学实绩考核”,开辟了全市教职工管理的新方式,促进了师德建设水平的提升。
创新载体促师德。师德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如何围绕主体激发潜能、发挥作用、提高质量,是胶州市教体局全力攻关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胶州市教体局坚持以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教师论坛、推出“园丁风采”节目、组织万名教师宣誓、开展师德讨论、参加爱心助学、争创服务品牌等形式,努力在师德建设方面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2007年“情满胶州”救助贫困生活动中,教体系统共捐助资金37万元,帮扶初中贫困学生540人,高中贫困学生113人,掀起了贫困学生救助工作的高潮。2007年教师节期间,胶州市教体局评选表彰了18名师德标兵,组成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在全市各镇处巡回报告15场,使一线教师受教育率达到了80%,掀起了崇尚师德先进、学习师德先进、争创师德先进的热潮。
强化督查促师德。为确保师德建设落到实处,胶州市制定出台了师德建设量化管理办法,将《胶州市师德规范“十不准”》等规定,直接列入各单位、科室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并完善了中小学师德考核奖惩机制。成立专门督查组,采取“不打招呼,不下通知”的方式,直接深入学校、办公室和课堂进行督查,每月至少督查2次,一学期内把分工范围内的学校全部督查一遍,使教师逐步形成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师德修养。2007年,该市还面向全市开通三部“教育服务热线”,倾听群众意见,接受教育投诉,承办教育服务,进一步推动了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