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3月31日电(记者 叶建平) 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3月31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结推进会议上说,我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亟待解决三大问题。
罗平飞说,我国于2005年启动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提出用5年时间完成地名规范、地名规划、地名标志和数字地名四个专项任务,并逐步建立内容丰富、标准规范、方便及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此项工程已进入关键之年、攻坚之年,要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实现新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亟待解决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客观基础条件较差和发展不平衡三大问题。
首先,我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罗平飞说,目前,我国地名服务信息量不足、手段不够丰富、地名标准化程度偏低的现状无法适应日益频繁的交流需要,地名规划进度、地名标志设置力度仍跟不上城乡建设步伐,地名信息化服务水平和能力仍落后于信息社会发展,离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其次,我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的客观基础条件较差。罗平飞说,目前我国有的地方财政资金不足,不少地区没有专项经费,市场筹集资金的手段和能力有限,工程建设资金落实困难;多数基层工作条件较差,专职人员力量不足,个别地方甚至缺少电脑等必要设备;部分地名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不够,不能完全满足地名工作文化含量高、信息技术专业性强的要求。
第三,我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多数地方进展较快,个别地方进展较慢;二是专项工作进展不平衡,四个专项任务进度差别较大,有的地方地名数据库建设至今尚未起步。“造成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从客观上讲,是因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对地名需求的侧重点不同等等,但主观上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对工作重视不够,克服困难的决心不大,主动推进工作力度不大也是导致工作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罗平飞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地名管理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正不断完善,地方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地名设标工作成绩显著,全国80%的县城所在地和52%的乡镇完成了设标任务;地方规划有序推进,全国60%的城市完成了规划;数字地名工作发展迅速,全国24个省级、307个地级、2061个县级政区建立了地名数据库,全国开通地名网站318个,地名问路电话服务热线253条,设置地名触摸屏2500多台。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