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本报向全市社区征集清明节创意。连日来,报社接到众多社区打来的电话,纷纷推荐自己的好点子。3月31日,和平区南湖街道文化路社区与皇姑区黄河街道庐山社区各自搞了活动,清明新风尚处处体现。 |
游公园、挂鸟巢、清垃圾、撒花瓣……
两个社区的
别样清明节
1、挂鸟巢
当天参加活动的居民要数姜广宇老人年纪最大了。“我今年82了。”老人说,自己上了岁数,眼看同年龄的人越来越少,子孙们一天天长大,自己更加珍惜现在的一切,他为众人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追思怀念不忘本,祖宗美德要继承,花开花落都珍惜……”
常静冬等几位居民用杂草制作了3个鸟巢,随后悄悄地放在了树上,“每个人都应该关爱生命,公园里小鸟多,希望它们都有家!”
将鸟巢挂在树上后,一些老人还掏出了从家里带来的方便袋。
2、写字条
“南湖公园就在咱社区旁,正是踏青的好去处。”3月31日上午,文化路社区50多位居民一早就来到公园深处。当天,他们准备开展以踏青、寒食、感恩为主题的新清明节风尚。
60岁的庞洪起胳膊上戴着孝,2月28日,他88岁的老父亲去世了。“我想通过这次活动表达对父亲的思念。”说着,他把写着“怀念父亲”四个字的字条挂在树上,“希望这四个字带着我的思念永远陪伴他。”和庞洪起一样,人们纷纷把写着思念话语的字条挂在松树上。75岁的莫大姐老家在广东,“以前,在我们老家那儿过清明,整个家族聚在一起,今天能和这么多邻居们在一起,我觉得像回家了一样。”
3、吃寒食
“我准备了面包,大家来吃吧。”因为要重拾寒食习俗,一些居民前一天就准备了食物,大家还互相分享。看着大家从包里拿出吃的,73岁的佟淑珍闹不懂了:“咋回事?啥是寒食?”记者赶紧解答:“寒食节是指清明节的前一天。这一天要禁止生火,要吃冷食,后来,寒食习俗逐渐融入到清明节中。”
随后,不知是谁提议,众人手捧鲜花来到河边。流水带走了片片花瓣,许多老人思绪纷纷。“我老伴生前就爱菊花,他说花瓣随水而流最美,你说他现在能看到吗?”一位老人蹲在河边,用手绢擦拭泪水,社区书记任立强扶着她说:“能看见,您这份心意,大爷永远忘不了。”
4、种菊花
3月31日下午,一阵细雨过后,皇姑区黄河街道庐山社区的清明祭祀活动开始了。“亲手种下鲜花,让新生命来延续我们对故人的思念。”
在小区的花坛里,木牌经过雨水洗刷后,“思故园”三个字显得格外清晰。这里就是73岁的温戈老人几天来常常惦记的地方,“今天我要把菊花的种子种在这里。”老人说,自己的亲人都葬在外地,这次清明节,他要在家门前种上一棵菊花,以后还会来浇水照料。“仿佛亲人从没离开过,以后这里将会长出许多鲜花,它们都会带着我的思念成长。”
社区书记杨杰告诉记者,在小区中建立一个思故园,就是要让居民将对亲人的思念转化成朵朵鲜花,“鲜花将成为居民思念故人的新载体,它有生命,能够让这种思念更好地展现出来。同时,这对小区的环境也有好处,居民在打理花园时也美化了小区环境,是人文和环境的和谐。”(本报记者 王芳 摄影 孙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