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4月3日电 (记者姜敏)如何过一个文明健康的清明节?在沈阳举办的“首届清明文化节”上,近千名市民踊跃参与出“金点子”活动,他们引经据典,提出许多改进祭祀故人的方法、完善清明文化活动内容的建议。
据了解,沈阳市文明办自3月25日开始举办“首届清明文化节”,其中一项主体活动就是请市民出文明过清明的“金点子”,并联合当地一家晚报进行有奖征集活动。仅一周多时间,就得到近千名市民的热情支持,许多市民对弘扬传统文化、革除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陋习和糟粕提出了颇有见地的“金点子”。其中包括文明祭祀的方式,如公祭堂、网上祭祀、鲜花祭祀、家庭追思会等;还有清明节多组织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如踏青、放风筝、登山、赏花观鸟等;还有实行新式殡葬方式的建议,如骨灰撒海、草坪埋葬、遗体捐赠等。一些市民准备得非常认真,撰写的每篇“金点子”都像一篇小论文,引经据典,而且切实可行。
沈阳有700多名捐赠遗体的志愿者,其中128位逝者的遗体已经捐赠,为医学研究作出了贡献。78岁的脱秀岩老人此次提出了遗体捐赠的建议,他和老伴已签订了捐遗自愿书,并且参与了沈阳市红十字会自愿捐遗工作部。脱秀岩老人在“金点子”建议中说:“人去世以后,尸体和骨灰埋葬时不应该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我们向人们宣传遗体捐赠,就是要告诉大家,捐遗是一种利国利民的义举,值得提倡。”
与此同时,以“追思过去,畅想未来”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市民通过诗词、散文、故事等题材讲述已故亲人、朋友的故事,缅怀故人,畅想未来。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