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4月7日电(刘景洋、呼涛)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那些承载着中华文明记忆的古籍重新受到社会关注。
然而,我国古籍整理、修复方面的专门人才十分匮乏,“万本古籍一人修”的状况成为极大的隐忧。
人才青黄不接,古籍保护与时间赛跑 据统计,我国现存古籍约3000万册。经历千百年的岁月沧桑,这些古籍中有近三分之一亟待修复。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目前全国的古籍修复专门人才不足100人。
以首批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例,全馆收藏古籍13万多册,而专门从事古籍工作的仅有5人。按这5名工作人员全部能够独立完成古籍整理、修复等一系列工作计算,每个人平均要修复2.6万册。如果每人每天能够修复一册古籍,仅完成馆内现存古籍修复工作就需71年。
黑龙江省图书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董绍杰介绍,我国的古籍保护人才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经验丰富的老一代同志步入老龄,逐渐退离了工作岗位,而年轻的一代则需要更多时间锻炼和培养。
董绍杰说:“前段时间我们成立黑龙江省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时,邀请了一些老专家。但他们多数年岁已大,身体状况和精力都不是很好,很难再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去。”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培养了一批古籍专门人才。他们多数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的中文、历史或图书馆专业,有着良好的文化功底。参加工作后,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和钻研,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多年来为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一二十年来,这些知名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多数都到了其他行业和部门工作。由于分配到图书馆等单位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人才只能按工人编制计算,评定职称和享受相应待遇时会受到一定限制,难以体现其自身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目前古籍保护人才中坚力量匮乏的现象。
“古籍保护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黑龙江省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吴秀明说,“要在古籍老化、破损前将它们整理和修复好。现在的工作量特别大,我们急需具备古籍整理、修复、研究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寂寞行业需要能承受寂寞的高素质人才 焦旭锋是东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的一名毕业生。在这个以招收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本科生为主的研究所里,有很多人与他一样,在获得了古典文献学硕士的学位之后,从事了其他行业。焦旭锋向记者表示,由于待遇及个人发展等各方面原因,古籍保护行业让毕业生很难看到希望。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四所大学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古典文献专业,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此外,还有18所高校设有古籍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李德山说:“古籍行业长时间面临资金短缺,就业形势不好。这么多年培养出来的人才,毕业后却不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真是非常可惜。”
李德山表示,古籍研究工作战线长,年轻人到了工作岗位会觉得委屈,加之收入低和工作本身的枯燥,这些都是古典文献学毕业生纷纷转行的主要原因。
“古籍研究和保护工作要求慢工细活,而且难出成果,出版一本书往往耗去几年的时间。没有研究成果就晋升不了职称,也就没有相应的待遇。”董绍杰说,“许多高素质的人才就这样流失了。”
“这是一个寂寞的行业。”董绍杰对此也直言不讳,“图书馆等单位的工作在多数年轻人看来是寂寞的,而古籍保护工作者又是图书馆工作中最寂寞的人。”
故宫馆员:一位本科毕业生的启示 王璐是吉林艺术学院古画修复与鉴定专业的2004级本科生。在没有毕业之前,她便找到了令许多人羡慕的工作单位--故宫博物院。如今她作为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一名馆员,不仅能用上大学时所学的专业知识,更能在实践中跟随老前辈一起工作,积累经验。
王璐介绍,高考时,她是作为美术生被录取的。大学期间,学校不仅给他们安排了美术方面的课程,还把修复与鉴定技能、美学、博物馆学、中外历史等学科知识加入到课程体系之中。王璐说:“同年级毕业的12名同学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从事的都是本专业,主要分布在北京、杭州、厦门、福州、苏州等国内大城市,各方面待遇都很好,还有两名同学出国进修。”
专家介绍,古籍保护行业的专门人才既要有文史学科的基础,又应同时具备古籍修复和版本鉴定等方面的技能。但就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而言,还很少有学校在本科阶段专门开设此专业。
“现在急需在高等学校本科阶段设立古籍修复与鉴定专业。”董绍杰说,“尤其在有文科基础的综合类重点大学,可以在中文、历史等专业中设立古籍整理和保护的培养方向,专门输送这方面的人才。”
此外,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还应该提高科技含量。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的古籍修复行业还基本停留在手工和经验传授阶段,没有上升到理论和科学的层面。而在国外,不仅有大学负责培养输送古籍修复专门人才,现代科技手段也用到修复工作之中。人们通过理化和生物实验,积累科学数据,寻找最佳的保护手段。
让人欣喜的是,2007年10月,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第一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开班,第一期35位学员来自全国32家古籍收藏单位。这是近18年来,我国首次开展全国性的古籍修复人才培训。
李德山说,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古籍整理研究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古籍保护行业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古籍专门人才的培养也将迎来春天。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