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校庆最大的艺术装置,特大的“红包裹”。
过去半个世纪,全球性大众传媒、公共文化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视觉文化。符号、图像与意义的全球性流动,为每个角落的艺术主体提供了日趋均质的“全球境遇”。艺术创作、教育面临的不再只是画室中的从容时光,而是密切地与媒体文化传播连接在一起。
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艺术教育能做些什么?中国美术学院80华诞之际,来自俄罗斯国立列宾美术学院、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国内外34所艺术院校的院长、博物馆馆长在“境遇与策略:当代艺术教育与传播”高峰论坛上就此进行了探讨。
国内院校专业设置不稳定,缺乏自己的学术风格 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 近几年,中国艺术市场的火爆有目共睹。艺术院校在教育提纲设置、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艺术市场、艺术事业的关系是要充分考虑的。更值得关注的是,近10多年中国艺术院校快速扩张,很多院校场地、专业、招生人数数倍增长。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认为,相对国外一些百年以上艺术院校学科稳固而言,国内院校的专业设置还很不稳定。一个院校今天开设一个新专业,其他院校不到半年也会开设。由于艺术趋同,各国的艺术教育正在靠拢。在当下,国内艺术院校应具有自己的学术风格、导向。如何发展历史特色,与别的学院走不一样的道路是需要思索的。
该把艺术文化的教育放在国际层面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院长亨利·克劳德·古索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有300多年历史,在外表上保持了许多建校时的面貌:当年被打断胳膊、打掉头的古典雕塑依然保存,阶梯教室里还保留着没有造型、也没有装饰的木板凳子。但学院一直以非常开放的姿态迎接国外学生。院长亨利·克劳德·古索认为,艺术教育机构应该把艺术文化的教育放在国际层面,而非以学院、国家为界点。应该培养各种年轻艺术家,教授他们国际艺术内容,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这些文化。最终,在这共性文化圈下,年轻艺术家能具备独特的个性文化,在国际背景下更清晰地认识本土传统文化。谈到中国当代艺术,亨利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让未受干扰、纯粹的传统历史和艺术生存在中国现代生活中,而非西方式生活中。
培养用心投入创作的人 俄罗斯国立列宾美术学院院长艾伯特·查尔金: 很多现代画廊定位在收藏、保存过去和现在的现实主义艺术品,并为这方面的艺术家提供支持。俄罗斯国立列宾美术学院院长艾伯特·查尔金观察到,对传统绘画、建筑和格拉菲卡艺术的热情正不可违背地、鲜明地回归。他认为艺术学院真正要培养的是内心投入创作的人。
年轻艺术家会越来越难在国际竞争中坚持自我 斯图加特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卢德格·叙内克斯 艺术院校的教育可以用不同于其他类型高校的标准来衡量,结构、教学大纲、教学方式都有自己经受考验的标准———该标准必须与成熟个人的形成过程相适应。
德国斯图加特艺术设计学院提供与教授交谈、自己在工作室创作的机会,以及不同的车间基础设备。工具、内容、交谈频率由学生决定,他应该既可以接受小组的批评,也可以接受公众批评。不能把艺术院校理解成封闭的商店,更多的是作为公众论坛。
就这点而言,寻找统一、客观、国际兼容的艺术家教育没有多大意义,只会导致优势的平均化以及缺乏时代精神的随大流。对我们而言重要的是结果,也就是各自的教学质量,以及形成今后有独立个性的艺术家。必须承认,年轻艺术家会越来越难在国际竞争中坚持自我。但出于对这种活力,文化交叉和我们活动的无边界性的尊重———一个艺术家的职业生涯是无法规划或作为蒸馏瓶重复的。我们的学生最后必须作好准备,我认为这可以把全世界所有艺术院校联系在一起。早报记者葛熔金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