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孙闻)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防震减灾工程--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11日在京通过验收,中国地震速报时间从30分钟缩短到10分钟。
据项目总工程师、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陈鑫连研究员介绍,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建成,使中国前兆、测震、强震台站的密度分别达到每万平方公里0.4个、0.88个和1.2个,监测设备数字化率达95%;还使地震监测的震级下限从4.5级改善到2.5级,人口密集的主要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地震监测的震级下限达1.5级,6个火山地区地震监测的震级下限达1.0级。
当天,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地震局组织召开了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验收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总参测绘局等单位的19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建设报告、观看了项目建设专题片和项目远程演示等。
专家组认为,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符合工程设计目标,工程建设质量与系统功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说,中国数字地震观测项目的建成,为中国实现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中国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和技术系统现代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在中国防震减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于2001年7月立项,2004年6月全面开始实施。项目总投资228256万元,建设任务涉及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部分周边国家,由中国地震局负责实施。
(责任编辑:车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