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第十六届议会选举于当地时间13日至14日在全国举行,普罗迪政府今年年初的倒台使得本应于3年后举行的大选提前到来。然而,面对目前经济萎靡、政坛动荡的局面,提前大选能否帮助意大利摆脱困境仍要打上一个问号。
作为西方七国集团成员之一和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近年来的经济表现难如人意。在前总理贝卢斯科尼执政的2001年至2005年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不足0.5%,公共财政连年恶化。2006年普罗迪当选总理后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加之世界经济出现复苏,意大利经济随之出现一定好转,2007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均有下降。尽管如此,意大利仍然是欧元区经济发展最为缓慢的国家之一,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仅比欧元区平均水平略高。
与此同时,普罗迪政府在短短20个月的执政期内尚未来得及着手解决经济结构欠佳、企业缺乏竞争力、基础设施薄弱、政府开支庞大等根本性问题,因此当世界经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再次陷入疲软、而欧元汇率又居高不下时,意大利经济从去年年底开始再度陷入低迷,国内外经济学家一再调低对该国今明两年的经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意大利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双双调低至0.3%。
经济萎靡不振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意大利民众生活水平不断降低,尤其是近半年来,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持续走高更让许多意大利家庭感觉到压力。此外,意大利的高税收政策也使纳税人负担过于沉重。尽管普罗迪曾表示计划在国家公共财政收支平衡后实施减税,但高税收政策还是引起越来越多的不满。
与经济近十年来的停滞不前相比,意大利政坛党派林立导致政府无法有效施政则可谓数十载之“沉疴”。为了避免二战中独裁统治的再次出现,战后的意大利选择了比例代表制的议会选举制度。从理论上说,这一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民主,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因为议会内代表不同利益政党过多而引发政府执政基础不稳的弊端。战后63年间,意大利很少出现一个政党能在议会获得绝对多数席位而组阁的情况,在走马灯似的62届政府中也只有一届勉强完成了5年任期。本次普罗迪政府倒台事件中,执政联盟内一个在参议院拥有3个议席的小党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该党的倒戈使9个政党组成的政府失去了在参议院的微弱优势,结束了执政。此次大选前最后的民意调查显示,前总理贝卢斯科尼领导的中右翼竞选联盟在本次大选中胜出的几率较大,但很可能也只是获得微弱多数,这就意味着中右翼同样要面临执政基础不稳的境地。
分析人士指出,在目前的意大利政治格局下,无论是哪方上台,一旦协调不好内部利益,无法获得议会多数支持,都随时有可能面临下台的厄运。因此,如果不对这种政治制度进行改革,那么稳定政治、重振意大利经济也只能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