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有一个地方被人牵挂着,她也被胡锦涛总书记牵挂着;有一个地方让人感动,她也感动着成千上万走进这里来寻求救助的人们。
今天,记者来到这个被牵挂和被感动的地方———云南省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农民工维权中心进行采访。
一条挂满490面锦旗的长廊 记者走进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农民工维权中心,被眼前这一条锦旗长廊感动了。这是一条用爱心与汗水汇织的长廊,这里悬挂着490面受助群众送来的锦旗。
在这些锦旗里,有一面长2.5米、宽1.4米的特大号锦旗异常引人注目,锦旗是专门献给总书记及各级领导的,写的是“恩重如山、爱民如子”。
说到这些锦旗,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农民工维权中心办公室主任何树生说,这是受助对象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除送锦旗外,有的写感谢信,有的送物品等。中心除接受感谢信和锦旗外,所有送来的物品一律拒收。
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些故事平凡却让人感动。在维权中心,曾经有13位盲人职工手牵手来到中心,以用手摸摸工作人员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谢。
据了解,截至今年1月,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农民工维权中心共收到490面锦旗、1200多封感谢信。何树生说:“准确地说,这些锦旗是给党和政府的,维权中心只不过是在做党和政府交给的工作。”
一面特殊锦旗背后的故事 一面特殊的锦旗,在维权中心的锦旗长廊里熠熠生辉。送锦旗的人是谁?为什么会送给总书记?这里有着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维权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送锦旗的人名叫陈方伦,是四川泸州来昆打工的农民。2002年3月20日,34岁的陈方伦在昆明市官渡区一家家具公司打工,装卸货时不幸被倒下的木料砸伤,造成脊柱损伤下肢瘫痪,经官渡区人民法院判决,用人单位需赔偿陈方伦工伤伤残金共34.4644万元,但公司老板在支付医疗费、赔偿款4.6万元后,就一直躲避法院的执行,致使陈方伦的工伤赔偿款一直未得到落实。
赔偿金无着落,医药费无力支付,陈方伦一家困苦不堪。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陈方伦一家人曾当街叫卖判决书,向社会吁请援助。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杨丽得知此事后十分重视。她一方面责成帮扶中心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和特殊的生活补助,一方面与法院、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联系,帮助协调。帮扶中心在帮助陈方伦康复救治的同时,锲而不舍地为解决他的问题四处奔走。
2006年5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到昆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农民工维权中心考察。当总书记来到农民工维权窗口时,坐在轮椅上的陈方伦见到了总书记,他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要是没有党和政府及所有好心人的帮助,我早就不在人世了。总书记,请您帮帮我吧!”总书记详细询问了陈方伦的情况后,扶着陈方伦的肩膀深情地说:“你放心,你的事情我责成有关部门尽快落实!”此时的陈方伦激动得泣不成声……在离开中心时,总书记再三叮嘱要落实此事,甚至在离昆登机的那一刻,还不忘记叮嘱。
2007年7月,经法院强制执行,陈方伦终于拿到了部分伤残补助金19.91万元,接着全部拿回了工伤赔偿金。陈方伦不但得到了应有的工伤赔偿,还得到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总工会、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等有关部门的特殊困难补助10.7万元。
陈方伦逢人便说:“是总书记救了我,没有总书记,就没有我的今天!”回到老家的陈方伦一家,总觉得欠着什么?思来想去,陈方伦一家给帮扶中心送来了这面特殊锦旗。
其实,像陈方伦这样的农民工,昆明市农民工维权中心不知帮助过多少。他们中有因车祸造成右下肢截肢的胡城,有因粉尘爆炸导致全身烧伤的丁焕新,有因电击失去双臂的袁光明,有因生活困难流落街头的胡秉辉,有13次无偿献血却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和国勇,有来昆打工伤残农民吴常品……他们一个个都在维权中心的帮扶下得到了关爱和救助,并且讨回了公道。
一个诠释民生含义的地方 “这是一个交织着苦与痛、喜与乐,最能直接反映基层民情、诠释民生厚重含义的地方;人们走进这里看到的是希望,走出这里找到的是出路。”有媒体这样评说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农民工维权中心。
2002年11月,由昆明市总工会牵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信访局、财政局、工商局、卫生局、地税局、民政局、司法局、公安局、教育局、房管局、农业局及市长热线办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成立了对昆明市困难职工群体进行全方位、多渠道、“一条龙”、“一站式”免费服务的“维权超市”———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服务中心。2006年4月30日,经昆明市委批准,依托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服务中心,由昆明市总工会牵头,成立了昆明市农民工维权中心。
近年来,维权中心紧紧围绕总书记的指示,尽心竭力地为困难职工、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服务。截至今年1月底,中心共接待各类困难职工、农民工183万多人(次),共动用送温暖资金8386万多元,为52.7万多人(次)的困难职工、农民工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举办各类培训班493期,免费培训37600多名职工,帮助6.4万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四年共组织了146万多名职工参加云南省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使10.5万多名职工得到8400万多元的补助。争取到政府5000万元的小额贷款,帮助2200多名职工通过创业实现了就业。
记者从中心办公室了解到,“两中心”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工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再就业先进集体、全国模范帮扶中心、云南省工会“工人先锋号”等光荣称号。
本报昆明4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