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团”雪龙号上兼职防海盗
■“雪龙号”带回万年冰雪千年地衣 ■快报记者昨登船品尝“南极大餐”
历经156天惊涛骇浪、冰雪交加的洗礼和考验,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凯旋。
昨天上午10点,“雪龙号”载着119名科考队员安全驶抵上海,快报记者与 “雪龙号”零距离接触,实地体验了“雪龙号”的风采。
南极科考队领队魏文良告诉记者,我国极地考察船已经历经了三代,分别是“极地号”、“向阳10号”和“雪龙号”。说起雪龙号的名字的由来,魏文良说:“是我们第一任南极考察的老主任武恒给起的名字,‘龙’代表中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雪世界。” 快报特派记者 安莹
记者探访
走在“雪龙号”上会迷路
鲜红色的船身,乳白色的建筑,流线型防撞舱壁,六层楼的高度,“雪龙号”就像一个庞然大物。走在船舱的甲板上,如果不熟悉地形,稍不留神就会迷路。
在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学院高世儒的带领下,记者对“雪龙号”进行实地探访。
最先进:
360度观测 能看到水下
驾驶台是“雪龙号”的“心脏”。这是一个360度视角的驾驶台,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船外的任何一个角度。
大副朱兵告诉记者,船上增设了“千里眼”电子海图,还将增设F站、铱星电话系统等,为“雪龙号”指明前进方向。如果遇到雾天,前方一片模糊,这时雷达就派上用场了,它能清楚地分辨前方的路况,而新的CCTV视频监视系统则能实时看清船体所在海水里发生的状况。
最宽阔:
船上能停2架直升机
走到“雪龙号”的船尾,一片豁然开朗,两个篮球场大的空地上停了一架直升飞机。专家告诉记者,这架直升机在南极可立下了大功,探路、接送考察队员、运输、抢险都靠它。专家说,最多的时候,“雪龙号”上能停2架直升飞机。
记者在船上看到,“雪龙号”的每一个空间都被利用得十分恰当,比如在4台重型吊机中间还“见缝插针”地放了几只救生艇。
最稀奇:
电梯能打开盖子用于逃生
雪龙号上的电梯也和普通电梯有所不同,记者看到电梯内还有一个爬梯。专家告诉记者,雪龙号的防火设施做得非常好,电梯的盖子是可以打开的,遇到危险时可以直接爬到外面逃生。
最温馨:
随时喝到新鲜淡水
除了科研,“雪龙号”还是考察队成员温暖的家。在“雪龙号”上,宿舍是船员们呆得最多的地方。记者看到,虽然每个房间就像大学生宿舍大小,但布置得十分舒适。每一个房间都配备了卫生间,使用真空抽水马桶,软软的席梦思也能让队员们在辛苦工作之后睡个好觉。
高世儒告诉记者,船上的生活娱乐设施也一应俱全,不但有图书馆、健身房、网吧,还有一个卡拉OK厅。
一位曾经5次去南极考察的专家告诉记者,如今“雪龙号”上的条件真的改善了很多。这次去南极,大家也不用担心淡水的问题了。而过去因为航行时间长,“雪龙号”的淡水供应一直非常紧张,有时得限量供水。而这次,大家随时随地都能喝到新鲜的淡水。
最热闹:
食堂“南极大餐” 真美味
昨天11:30,船上的喇叭就开始通知船员们吃饭时间到了。
高世儒告诉记者,餐厅通常是“雪龙号”最热闹的地方。巧的是,记者在食堂还遇见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朱镇熹。他看到记者热情地说,“走,吃饭去,今天可是大餐啊,有海洋大对虾,还有时令的春笋烧肉呢!”
走进“雪龙号”第一餐厅,队员们都喜笑颜开。大厨们也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厨师老朱更是把勺子使得乒乓作响,“去极地的这段日子里,多数时候只能吃大白菜、土豆、洋葱这些老三样,今天可丰盛多了!”
记者也特地坐下来品尝了“南极菜”,大厨们的手艺还真不错,春笋闷肉鲜嫩清香。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