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天津日报

从心理学看“篡位”(图)

一提到“篡位”,很多人会想到明成祖朱棣

  在中国古代“家天下”的专制社会里,居于权力链顶端的皇帝,可以说集权力、财富、美女于一身。天威尊严,俯瞰众生,号令一出,天下莫不听从,对臣民生杀予夺,皆随己欲;天天山珍海味,享受着人间无比的荣华富贵。一个人能够成就帝业,成就的不仅是一世英名,而且是一份丰厚得无法计量的产业。秦始皇称帝之后,意欲传之万世;刘邦称帝后,曾得意地与老父说:“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正因如此,皇位历来就为一些阴谋家、野心家所觊觎。
为防江山易手,那些已夺取帝位者,一方面总要想方设法消除其潜在威胁者,或公开寻找借口,诛灭家族;或以文明的方式,杯酒释兵权。另一方面制订严格的法律,视篡逆为不赦恶行,制造无形的精神之网,控制思想,冀以打消一些人的非分之想。但皇帝的权势实在太大,灭族的风险与伦理纲常之网并不能令野心家们自觉抵住它的诱惑,一有机会他们就南面称孤,过几天皇帝的瘾。哪怕是做几年,几个月,甚至是十几天的皇帝。南越王赵佗曾对汉文帝说,“老臣妄窃帝号,聊以自娱”,其“自娱”之说,当然是说辞而已。在战乱分裂时期,谁有实力,谁就可自称皇帝。一些人为了能够做上皇帝,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东汉末,袁术势孤力穷之际,不忘抢先称帝;五代时石敬瑭宁担千古骂名,要做“儿皇帝”;清亡后,袁世凯靠投靠日本,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做了83天皇帝。为争夺帝位,历史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兄弟相残,父子相杀的血腥丑剧。仔细分析历史上的篡位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本身并不具备做皇帝的素质与能力,却痴迷权力,妄窥神器者。此一类篡位者一般产生于天下大乱时期,如西晋的司马伦、十六国时期的石虎、金朝的海陵王完颜亮等。

  晋惠帝是个有名的白痴皇帝,他在位期间,外戚杨氏与贾后争权,引发长达十余年的“八王之乱”。祸乱期间,诸王心怀异端。按理说,晋惠帝昏庸无能,朝政丧乱,百姓饱受其苦,如果是贤能仁义者取而代之,于天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问题是,其时谋图篡位的赵王司马伦,并非贤达之士。史称司马伦“素庸下,无智策”,“无学,不知书”,其周围共事之人,都是一帮邪佞之徒,只知竞相逐利而已,没有什么深谋远虑。也就是说,他并不具备做皇帝的基本素质。可是他在部属孙秀等人的蛊惑之下,竟然萌生了做皇帝的野心。晋惠帝永平元年(291年),赵王司马伦率兵5000余人,进入宫中,登太极殿,部属满奋等进玉玺,司马伦遂称帝。结果皇位没坐几天,就被齐王冏等起兵赶下台。

  十六国时的石虎,即《晋书》中称为石季龙者,是后赵皇帝石勒的侄子,青少年时即以勇猛暴戾著称,为后赵政权立了不少功勋,因而深得石勒宠信。石勒死后,石虎杀死了石勒的儿子石弘,自立为帝。他在位期间,大施暴政,百姓深受其苦。结果,后赵没多久即被冉魏所灭。

  金朝的完颜亮是辽王宗干的次子。因是宗室子孙的缘故,命运似乎特别垂青于他。18岁时,他被封为奉国上将军,后又被擢封为骠骑上将军。皇统四年(1144年),再被加封为龙虎卫上将军,为中京留守、光禄大夫。但他性情暴虐残忍而猜忌心重,以为自己同是金太祖的子孙,对皇位常怀不轨之谋。在中京任职期间,专以刑杀立威。皇统九年(1149年)十二月,完颜亮发动政变,杀死金熙宗,自称皇帝。他在位的十余年里,大搞形象政治,为示节俭,他有时故意穿破旧的衣服,让近臣和记事官看见,以便记录。出行看见有百姓车辆陷入泥泽之中,必令卫兵前去助力拉挽,直到把车拉出后才走。还装出胸怀宽广,喜听直言的样子,让大臣对他直言相谏。实际上他在位期间,穷奢极欲,耗费无度。史称其“一殿之费以亿万计”,“殚民力如马牛,费财用如土苴”。《金史》的修撰者评价说:完颜亮“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欲为君则弑其君,欲伐国则弑其母,欲夺人之妻则使之杀其夫。三纲绝矣,何暇他论。至于屠灭宗族,剪刈忠良,妇姑姊妹尽入嫔御。方以三十二总管之兵图一天下,卒之戾气感召,身由恶终,使天下后世称无道主以海陵为首!”这样的篡位者,带给天下百姓的是无穷的痛苦。

  二是本身具有相当能力,且有称帝野心的权臣。此一类篡位者一般产生于王朝的末期,皇帝年幼,皇权旁落,政局操纵在权臣的手里,王莽、曹丕、司马炎、杨坚、赵匡胤等人即是。

  西汉平帝九岁即位,外戚王莽见社会危机严重,图谋篡位。通过表现节俭、谦恭,广树恩德,获得了很高威望,地位不断上升。先是汉平帝时被封为安汉公,两岁的孺子婴为帝时,他又称“假皇帝”与“摄皇帝”。最后在公元八年时,干脆废掉孺子婴,自立为帝,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想。

  至于东汉末曹丕以及魏末的司马炎篡位情形都是极为相似的,都是利用皇帝年幼,多方控制朝政,除去政敌。先由父兄打下基础,然后由儿子或弟弟篡位,实现改朝换代。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末年时,以外戚身份总揽朝政,经过父子两代人的努力,消灭反抗者,最后废掉周静帝,建立隋朝。赵匡胤的篡位过程充满了戏剧效果,北征途中,部将哗变,将精心准备的黄袍强行披在他的身上,于是赵匡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做了皇帝。

  三是本身很有才能,但按封建社会立长不立幼等法规而无法继位者。十六国时,前秦王苻坚、唐太宗与明成祖等即是。

  史载前秦王苻坚“博学而多才艺,有经济大志,要结英豪,以图纬世之宜”,王猛等能人志士,皆为其所用,苻坚在百姓中威望日高。很显然,才智过人,又有一帮谋臣武将辅佐的苻坚,完全可以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然而,他出生于皇室旁支,并无权继承皇位。他的父亲苻雄与前秦的建立者苻健均是苻洪的儿子,苻健为其第三子,而苻雄为其第四子。苻健死后,皇位由他的三儿子苻生继承。苻生是瞎了一只眼睛的独眼龙,自幼即饱受人们嘲笑,属于人格缺陷者,按理他不便处理国事,也不宜继位,且不是长子。但因其父苻健迷信谶纬的缘故,而特立其为太子。结果苻生继位后,残暴异常,大开杀戒,宗室、功臣、良将被诛杀无数,有大臣劝他慎刑,他说“我诛杀不过千人,怎能算是虐刑!”时有猛兽为害,食至七百余人,百姓惊恐,纷纷逃到城里集中居住,连正常的农业生产都没法开展。苻生却说“野兽饥则食人,饱当自止,终不能累年为患也”。苻生的暴虐,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也给雄才大略的苻坚以很好的篡夺皇位的机会。在部属的不断劝说之下,苻坚遂起兵杀死了以暴治国的苻生,自己做上了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本身具有较强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为王朝的创建立下了大功,但他们都不是皇长子,因而正常情况下根本没有继位的可能与资格,最后一个发动“玄武门之变”,一个发动“靖难之役”,以武力夺取了帝位。

  由于长期以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皇位袭替,自有礼法规定的长幼尊卑次序。篡夺帝位者,往往被视为谋逆不道,社会舆论给予的总是较为负面的评价。最典型的莫过于王莽与曹操,前者被当作虚伪的楷模,后者则被当作奸臣的象征,要不是史学家郭沫若仗义为曹操平反,他的奸臣帽子恐怕还得戴上若干年。

  如果仅从表面现象去探讨中国历史上的篡位事件及其中的主角,所展示的不过是文明的篡位与血腥的篡夺两种。文明的篡夺,就是没有发生流血或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就实现皇权的转移,古代搞的“禅让”把戏即属这一类;血腥的篡夺即是通过发动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引发长久的战乱,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最后才实现皇权的转移。篡夺皇位的事件,也不过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而已,无需评判谁是谁非,深究这个问题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如果从心理学层面去解读篡位事件及当中的主角,则有许多东西值得人们重新思考。

  如篡位行为的评价问题。私心人人都有,无论是什么样的统治者,都视天下为己业,在心里肯定是希望皇位能够传至子孙万代,不容旁人觊觎的。因而新王朝建立的过程中,统治者总是想尽各种招数,大造君权神授的舆论。或者是借用相士的话说,其长相奇异,贵不可言;或者吹嘘说,皇帝出生的时候,满屋红光,其母梦见日月;或是杜撰遭遇困厄之时,获神人相助之类的神话。是故历史上有关皇帝所做奇奇怪怪梦的记载,不绝于书。其目的无非是要尽力神化自己,反复强调自己是应天而生的真龙天子。同时还利用手中掌握的强大的宣传机器,向广大臣民灌输封建正统思想,构筑一道道维护皇权的精神大堤。由于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人们已深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毒害,在心理上是不认可篡位行为的。“篡位”一词的解释,就是通过非正当手段或非法手段,夺取政权。篡位者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着“篡位”的恶名,于是那些有志于大位者,在篡位前,总是会想出各种理由,以向世人证明其篡位的合理合法性。王莽利用的是“泰山石无故倒立”等谶图符命,鼓吹“易姓受命”;曹丕宣传的是许昌“黄龙现”,“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的预言。是故新旧王朝交替之际,是谶纬学说最为盛行的时期。最后,演出了不同版本的“禅让”故事,仿佛经他这一导演,马上就可以洗清其篡位的恶名,自己立马成了尧舜一般的明君。

  其实,天下并非一家一姓所独有,所谓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当统治者失德之时,王朝的覆灭是早晚之事。利用谶纬制造政治预言,不过是篡位者测试民意的手段而已。一般而言,只要是贤德之人,通过篡位,取代腐朽没落、残暴异常的统治者,对于社会发展和百姓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因而其篡位行为本身并无不当之处。只有那些本身无德无才,却妄窃大位,造成社会的动乱与倒退,黎民遭殃,其篡位行为才应受指责。从生活在古代专制社会的老百姓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好皇帝,至于谁篡位,篡谁的位,他们是不在乎的。制造舆论及掩饰事实真相,不过是那些篡位者心虚的表现而已。

  又如篡位主角为何多是较有作为者?除却上述第一类篡位者之外,第二类与第三类篡位者大多数都较有政绩,他们有的完成了半壁河山甚至是全国的统一,还有的则通过自己的文治武功,开创了一个盛世的时代。这当中的原因,既有篡位者本身的才能素质因素,也有明显的心理因素。从篡位者本身的才能素质因素看,他们篡位前都身居高位,在他周围早已形成一个势力集团,皇帝或年幼无知,或孱弱无能,已成为一个政治摆设。篡位者实际上早已获得了皇帝的权威,只不过没有完成登基称帝这道手续罢了。他们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纷乱的社会也有治理的雄心与抱负。故篡位后大多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整顿社会秩序。

  如王莽篡位后,立即从经济、政治制度等进行了改制,企图按自己的理想,改造社会。只不过药不对症,他的改制,未能挽救社会危机,当然也没有给百姓带来什么好处。他希望借此获取更大声望的企图落空,天下百姓因而对其原先的节俭、卑谦的态度产生了怀疑,他由此成了全国最大的伪君子,千百年来不断遭到人们的讥讽。不过他想有所作为,想在历史上建立卓越的功勋,这一点是毋庸怀疑的。

  隋文帝杨坚在篡位前,被封为隋国公,以左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的名义,总揽朝政,后又封为隋王。周静帝软弱无能,杨坚轻易地将他废掉,自己做了皇帝,建立隋朝。他做皇帝后,不仅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而且进行了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他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对后世均有深远影响,经济也获得发展。时至今日,人们还对隋朝为何在如此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财富困惑不解。

  从心理因素看,由于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人们喜欢以伦理道德作为价值评判的尺度。在儒家看来,篡位很显然是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那些杀兄诛弟弑父的篡位者,要受后世史家的口诛笔伐。背着千秋骂名做皇帝,滋味并不好受,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他们在篡位成功后,一方面为突出自己,总是千方百计歪曲、掩盖事实,令后人无从了解真相。如唐高祖李渊,他的功绩明显被淡化了,仿佛唐朝的开创几乎全是李世民的功劳;明成祖登基后,即下令修改《明太祖实录》,对自己多做溢美。另一方面,他们篡位后,似乎在心理上十分在意人们议论他们的篡位行为,因而处心积虑地要在实践上向世人证明,自己比前任更有作为,是王朝的合理继承人和真正的开拓者。因而其在位期间,保持了旺盛的进取精神。开启了“贞观盛世”的唐太宗自不必说,明成祖在边疆的经营开拓方面,业绩就已经超过了其父明太祖,延续了明太祖创造的强盛繁荣局面。有意思的是,唐太宗以其杰出的业绩,成功地转移了人们对其篡位的议论,在人们心目中,他是一个善于用人纳谏、富有文韬武略、治国有方的模范皇帝。而明成祖尽管努力开拓,建北京,经略边疆,遣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等,业绩都傲视明代诸帝,可人们对其“靖难”夺位之举,似乎耿耿于怀。遣郑和下西洋,人们想到可能是为了寻找建文皇帝;他亲提劲旅数征蒙古,有史家曾载宫人骂他“阳衰”,引发人们对他是否是因阳痿而找借口远离后宫的联想;历史事实验证了方孝孺死前对明成祖所说“只怕名教中一个篡字,殿下虽千载后,也逃不去”。大概明成祖勇武、刚毅过人,而仁慈逊唐太宗远甚。他夺位后,泄一时之愤,对政敌惨烈的报复,对他的英武形象造成了永久的损伤。

  总之,“篡位”现象是封建社会里权力结构的自然调节,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自身的综合实力决定一切。一般情况下,都是新生势力战胜腐朽势力。因而不少情况下,“篡位”并不一定会造成历史的倒退,相反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