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 |
中国市场的创新互联网领域最成功
吴晓波:面对中国市场的创新成功我认为体现在互联网领域,这也是很多人都没有预料到的,到今天为止在中国获得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是那些本土经验非常丰富的公司,它的模型可能是来自于国外的,但是却真正在中国获得成功,成功的方式和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说和本土结合得非常强。在C2C领域像淘宝能够在一年多时间里面把EBAY打趴下,搜索领域里面现在GOOGLE市场份额不到百度的一半,B2C领域里面当当现在的销售额是卓越的一倍以上。
主持人:可能短信也算是很不一样的一个领域。
吴晓波:对,美国是没有短信市场的,只有在中国有。甚至中国的门户网站的成长路径跟美国又有很大的区别,美国很少有像搜狐这样的不是做新闻媒体出身的新闻门户,这在门户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中国经济能量需要向中西部做一个辐射
主持人:最开始中国只是在整个世界经济里面做了一个加工环节,现在中国随着老百姓收入的增加和消费力的增长,国内市场成长越来越快,它可能会根据本土市场的特点产生一些新的商业机会,未来中国企业可能有更多往外走出去的机会,这可能是下一阶段中国要面临的很大问题,要跟全球大的商业公司走到同一个竞争平台上来。
吴晓波:从未来的景象可以看得出来,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中国的制造能力和资本聚集能力提高,那么大的外汇储备一定会做一个全球化的资本配置和产业配置。这个配置其实从现在来看2004年已经开始有一大批企业向外走,在过去的30年里面我们看到的景象是溃败的景象。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文化融合上,文化冲突已经成为中国公司走向全球很大的障碍。第二是我们对国际产业环境不熟悉,在人家的土地上去玩那套游戏规则我们还不太懂。还有一个问题,中国这么大的制造能力,在未来十年之内怎么由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做一个辐射,沿海毕竟只有不到三亿人口,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的经济发达程度基本上达到了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规模,但是这个毕竟是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还有很大的农村人口大量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怎么把30年来形成的经济能量向中西部做一个辐射,对中国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主持人:整个东亚或者亚洲的经济发展以日本为代表,后面跟上四小龙,再加上一些东亚小国,有一个产业转移过程,制造业或者劳动密集里产业不断在这些地区内转移,在中国国内也是您刚才讲的从沿海到内陆的迁移。现在很多产业从沿海省份往中部这些省份转移。
吴晓波: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甚至有一些带污染性的行业在往内陆走,中央政府提出中部崛起、东北地区振兴,大量都是讲一个辐射的问题。现在我去这些地方去看,中央政府过去几年没有少花钱,但是大量金钱集中在一些中心城市里面,比如在太原其实是一个很新的城市,甚至像重庆,老外来了都觉得很惊叹的一个城市。但是离开太原和重庆20公里以外,你可以看到差距非常大的农村,甚至没有任何产业基础的区域,这个可能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在广东、浙江地区几乎就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如果坐汽车从杭州到宁波这条走廊基本上都是小城镇星罗密布,苏南高速公路旁边都看到中国百强县,从东莞到顺德都是中国很发达的工业区块,城市和农村已经融为一体,在中西部甚至跑到江西就不一样了。江西南昌到九江的汤九工业走廊,我曾经坐汽车过去,大概只看到一些广告牌,或者写着某某工业开发区。但是在九江和南昌它的经济气息很浓厚,但是还没有形成从城市向乡镇的辐射,这个很难,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主持人:最重要的是民间和政府力量的平衡问题,在民间力量发达的城市可能更能够均衡发展,如果完全靠政府靠资源投入来发展的话,会遇到一些瓶颈和不平衡的东西。
吴晓波:前30年中国大量的资源是靠流通产生的,流通后再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沿海地区有大量的港口,民众本身开放意识比较强,形成改革的洼地,所有的钱往那里流。这个景象在深圳和浦东看得很清楚,深圳刚开发的时候建了很多楼,是拿了中西部贫困省份的钱去建的,拿全国的钱去建深圳。浦东也是这样,92年浦东开发以后,浦东很多大楼是中西部省拿了钱,大量的资金还有人才。最夸张的时候,每年全国高校博士生毕业30%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地区去,大量的人才、资金全部往东南部地区聚集,越是穷的地方反倒更加没有发展机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