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中国与世界”国际专家系列访谈 > 最新访谈

中国与世界系列访谈:碰撞有利于双方融合

周轶君作客搜狐
周轶君作客搜狐

  第一次外采不知道准备应急物品

   中东年轻一代对华历史友谊很淡漠

    主持人:与当时西方驻中东的记者相比,你觉得我们的记者有哪些不足?

  周轶君:他们受过的训练可能比我们更加专业一些,说实话在中国驻外的记者大部分是学外语出身的,包括我自己在内,其实没有接受过非常严格的新闻训练,以前在新华社当中有一些工作当中可以去学习,我也曾经参加过三个月英国的战争培训班跟新华社的一个培训项目,算是接受过训练。

但是你真正到那儿的时候你发现对战地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当时去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车里要准备水、要准备急救医包、要准备电缆等等,只有碰到西方的记者问你有这个、有那个吗,我的回答是NO的时候就非常脸红,之后就把这些东西都准备好,我知道怎么样才可以成为更完备的记者,这些方面可能是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的。他们每个人来到战地之前好像要接受半年还是多久的战地培训,是非常严密的。

  主持人:对于中国记者和欧美记者来说,可能在中东那个地方都是以陌生的地域,而且宗教国家之间都不一样,中国记者和欧美记者相比,在中东谁更容易跟当地民众沟通?

  周轶君:我觉得当地的民众跟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都一样,他们对欧美记者有时候既反感,但又会觉得你是一个强势,他们心里会有一种其实亲美的东西还会在那里,就是又崇拜、又仇恨,东方的面孔在那里更容易走得通,也更受欢迎一些。但是他们对中国,很多时候我们会跟他们讲起来说中国,比如说跟巴勒斯坦当中的传统友谊等等这些东西,但其实年轻一代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是非常少的,而且他们不会太在意,他们看待你最多的把你当作一个外国人来看,中国人有的时候会有点自作多情,觉得他们理所应当对我们好,但是这些东西在现实当中并不存在的。

  主持人:中国人在加沙的报道有没有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风格?

  周轶君:我觉得中国在做报道当中,更多的还是和全世界媒体差不多,但是我们从关注点上来说可能会更关注他们跟中国之间的关系,就是说国际上中东离中国那么远,跟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关联,经济、政治等等各个方面,对我们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因为我经常自己也会有这样一个困惑,我说我在中东写的报道,但是大家真的会关心吗?因为这个地方真的离我们太遥远了,我回来这个问题问到很多别的人。他们跟我讲,说其实你知道吗,中东对中国有太多的意义,他们的宗教感是大多数中国人很陌生的,但是你可以把外面人的这种东西带给中国人来看,他本身的借鉴意义可能就是你这份工作的意义。

  主持人:西方人对中东的报道是相对比较客观的吗?有没有那种突然发现和自己写的完全不是一码事?

  周轶君:我觉得并不是说他们有多么的善良,要保持这样一种客观,就是一种新闻的职业操守在里面。西方的媒体也不能说一概而论,不一样的媒体当中就是背后的意义所代表的团体利益完全是不一样的,CNN的记者每个记者都不太一样,CNN有一个女的,他们的国际新闻部主任,她是亲巴的,大家众所周知是一个亲巴勒斯坦人的,另外还有一个记者,他本身就是一个犹太人,他可能会亲以色列,所以每个人不一样,所以对于西方媒体也不能够一概而论。

    主持人:您之前对阿拉法特、亚辛、阿巴斯等都有国很多面对面的采访机会。可否和网友分享一下你对他们的一些直观看法?有没有一些有意思的花絮或者故事之类的?

  周轶君:那很多了,阿拉法特不用说,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他是有一个标志性的军绿色的衣服,加上黑白个的头巾。当时我有一次跟他共进午餐的时候,因为跟他距离特别近,我可以清楚的看到他黑白色的头巾,靠近头罩的地方都泛黄了,之前我听说这个人是有洁癖的,每天都换衣服,但是他已经被囚禁在里面已经两年多了,他的妻子也不在他的身边,所以个人的事情看来真是疏于打理。阿巴斯,我前后访问过他三次,很有趣的是,在第一次去访问他的时候,因为我当时还是在新华社,作为一个纸媒去访问他,因为没有镜头对着他,他就很放松。我访问他45分钟,他当中有好几次按铃叫人送烟进来,他其实是一个瘾君子了,他需要不断的抽烟,所以他跟我说,我不喜欢接受电视台的访问,因为我不能够抽烟。那个时候是他还没有当总理的时候,谈话也很放松。到后来整个的局势经过了剧烈的变化,阿拉法特逝世,他被选为新的巴勒斯坦权利机构主席,他来北京我第二次见他,那个时候他已经前呼后拥了,非常繁忙的处于权利中心的这样一个人物,他的讲话等等表态都变得很谨慎。第三次是我们去拉姆安拉去访问他,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凤凰卫视,是电视台的,是我们的阮次山先生跟他做的采访,他说的真的很简短,因为面对电视不能讲太久,我们大概20分钟就结束了,只有在没有镜头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放松下来。

    正崛起的国家更要有成熟心态

    华媒要敢于与外媒争夺国际舆论

  主持人:但对于西方媒体来说,中东和中国都是相对异化的区域,为什么西方对待中国的时候突然就会以一种特殊视角来看?半岛电视台对待中国的报道是否就能更平衡些?

  周轶君:很多东西包括CNN和半岛电视台报道也不一样,他们对中国也一样,我觉得还是那句话,他了解不够多的时候报道也不会客观,另外这些媒体对待中国,就是说不光在中国是这样,之前他们对待日本、对待韩国也有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之前读到过一篇文章,好像是瑞典银行驻中国的一个代表,他就说,70年代的时候他去美国,有一帮美国人开车过去,就对他喊“打倒日本人”,就是说美国人面对刚刚崛起的经济体的时候,都会有又怀疑、又仇视、又不满意的心态,都是这样子的,对日本、对韩国都是这样,所以中国人也应该要想,他们不光是针对于我们,我们要去学会看待他们这样一种心态。

  西方媒体看待中国有时候有固定的框框跟模式,因为我们的社会形态不一样,意识形态就不同。比如说他们在看待我们国庆节阅兵的时候,我们觉得整齐划一很雄伟,大家都在踢正步的时候,同样一个画面给他们的感觉他们会想到其他的一些,比如说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在阅兵的时候,他们会做这样的比较,但对于我们来说就非常惊讶,怎么可以这样比呢,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文化思维就是这样的。半岛就不太一样,半岛台相对来说都是第三世界的声音,他们对中国相对来说有亲切的感觉,半岛在驻京的办事处也是这几年刚开出来的,他们跟中国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加重视,他们的报道也会相对来说不会带有特别强烈的色彩,就是没有固有的框框在里面。

  主持人:作为凤凰卫视的新闻主编,凤凰卫视对这种差异性的报道会着重于哪些方面?相对于西方媒体和内地媒体,您认为凤凰卫视在国际媒体舆论层面扮演什么角色?有没有能不能向世界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

  周轶君:我们是新闻第一,就是客观、公正,这件事情本身,在这个事件上一个媒体如果发生自己的声音不是这样一个平台,我想凤凰卫视的优势可能在于其他的方面,我们在做这样一个报道,更多的我们会抓住说我们如何能够进入到新闻的第一现场,比如说在拉萨“3-14”事件以后,我们就立刻派了记者去现场,我们驻北京的记者,我记得他当时去了以后,他就发现一个细节,这个是在现场才能看得到的。他说那些被烧毁的店铺上都做了很奇怪的一个符号,就是说可以看出这样一场活动是有预谋的,就是只有被做记号的店铺才被砸,所以这些东西完全是记者在现场才可以抓到的最鲜活的一个材料。

  说到凤凰卫视的角色,之前我们看到有一些电视台说他们的口号叫做“中国有我”,我们有半玩笑,说凤凰应该叫“世界有我”,凤凰卫视的一些栏目近几您在一些国际的电视节都是获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奖项,它是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媒体,而且我们有多语种的人才,就是说在跟全世界媒体竞争当中,我们要占于一个不输的地位,甚至在有的一些领域我们可以领先,所以我们可以讲“世界有我”。

  主持人:对于半岛电视台和凤凰卫视这样有固定群体的独立报道媒体,你觉得有哪些是中国媒体可以从中借鉴的?

  周轶君:我觉得凤凰卫视还是要向国内的广大媒体去学习的,不是说别人向我们来借鉴,只是说这个时候大家面临的是共同的机遇跟挑战,这是一个很真诚的说法。有一些新的局面是我们之前可能没有经历到的,如何去处理这样的一些局面,这是所有的媒体、所有的中文媒体都要去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其实现在媒体真的是在经历的一个改变跟变革的这样一个过程当中、转变当中,之后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我可以说大家其实并不清楚,但是是大家都期待的。

  主持人:你觉得中国媒体这么多年的国际新闻报道当中,有没有通过这个事件值得自己反思的东西?

  周轶君:中国的媒体应该讲他经历过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媒体是经历过很多的改变的,而且你真的看到是一个逐步透明、逐步开放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看待这样一个进程比看待最终的目的地要更重要。我记得在大概十年前吧,甚至于说你报道某一次运动会上面如果有一个赛车手中途摔倒了这样一个新闻,都会被看作是一个负面新闻,都是不能够报的,十多年前甚至是这样的,你现在要去看的话觉得很难想像,这是太正常的事件。但是十多年以后,这样一个巨大的开放的速度,其实还是非常快的。再过十年以后会怎么样?我觉得真的是大家只是期待,而并不知道。

  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碰撞中融合

   认识对方才能更好的反观自己

    主持人:实际上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因为中国人也是一直处在学习包容世界、融入世界这样一个过程,中国看待世界的视角、中国媒体对世界的报道,实际在某些程度上说也存在着偏差或者误读的方面,这是否也是影响这次奥运传递当中中西方误读的原因之一?

  周轶君:我说这是一种碰撞,这次说机遇跟挑战,其实就是中西方媒体的一个碰撞,就好象说中国的崛起,就像是在一个不同的地壳隆起的时候,在这个地壳的边缘一定会有碰撞跟融合,而最精彩的高山等等,往往是发生在地壳裂开那个边缘碰撞所产生的,所以我们如何来看待这样一种碰撞加融合,这个是我们做媒体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不光是中国与与欧美,中国与中东之间也可能有很多差异性和误读的方面,比如您的实地生活可能都会受到来自中国和中东不同文化的限制,这种差异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周轶君:还是我说的碰撞,这当中你会有困难、会有痛苦,比如说我在那边需要戴头巾,或者被人家当作,说你是中国人,他们看我就说SARS,很多的误会,但是你正是在这种碰撞当中,这种碰撞带给我的经常是一种欣喜,我忽然知道原来别人这样看我们,无论是正确的或者是不正确的,我感觉是在照镜子一样,我终于知道别人这样看我们,反而待到一些欣喜,你觉得可以从中间找到一点东西,才能更正确的在镜子里照出自己是什么样子。 

[上一页] [1] [2] [3] [4]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周轶君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