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爹阿嫂呀,今晚采花不会采,阿爹!最好采得牡丹茉莉种在玉石盆……”日前,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宣传部和文体部门的协调下,久违了的水上民歌重新在八尺江上唱响,演绎了30年前水上船民的生活和劳动情况,并用这古老的歌谣歌颂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久违了的水上民歌为何重新唱响?原来,在今年4月17日进行的邕宁庆祝开圩277周年的纪念仪式上,有一首来自老船民演唱的水上民歌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而这一面临失传的民间文化因此也得到了文体部门和民俗爱好者的关注。
听说记者们要来听唱水上民歌,邕宁航运公司的老船民们可乐坏了:“多年不唱了,我们要练练。”5月6日上午,数十名老船民聚集到了公司会议室。吴阿婆早已将花白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王阿婆则特地换上了一件花格子衬衣。一位老阿婆张口就来,另一位阿婆当仁不让接下一句,并陪以热烈的肢体动作,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水上民歌怎么来的?航运公司经理谭世祥说:“拉纤时唱,婚嫁场合也唱,劳动和生活都在船上,不唱歌干啥?”
谭世祥介绍,现在的航运公司集中了原来邕宁码头、良庆码头的水上船民,他们是最后的一代纤夫。时代变迁,他们都不再拉纤,离开了水上生活,水上民歌也因此渐行渐远,只在偶尔的场合大家才一起重唱一下。航运公司有原来的老船民1400多人,但真正爱唱水上民歌的多是一些50~70岁的阿婆。
阿婆们彩排完毕后来到八尺江边,并分乘两艘船,形成对歌阵势,荡舟江心。一来到船上,阿婆们都不服老。一年轻人欲扶一位老阿婆,这位阿婆却甩开他的手说,自己一辈子都在水上船上,“我站在船上比你们这些年轻人还稳呢”。
在船头坐定后,这些昔日的船民操起双浆,浆荡舟动,泛起阵阵涟漪。还没等摄影师们喊“开始”,阿婆们已经开始哼唱起来。虽然牙齿脱落,尽管两鬓斑白,但人人投入,个个专注。没人听得懂她们的歌词,调子也是反复轮回,但她们在一唱一和中显得悠然自得。偶有歌手“梗塞”,队伍中总有人接上一句。两人都“梗塞”时,相视一笑后再起歌词。
“邕宁的水上民歌没有固定的歌词,全凭歌手即兴发挥,而且歌词全是口语化,所以歌词很难听懂。”该民歌队队长郭云英说。谈到曾经的拉纤生活,69岁的阿婆李秀华异常激动,她当即脱掉鞋子,扭动身子作拉纤状,并说当年拉纤是不穿鞋的,而且纤绳几乎嵌进了肩膀的肉里。“现在时代变好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善了,感谢党和政府啊。”老阿婆说着又用水上民歌的调子哼唱起来,她说歌词是感谢政府的意思。(记者卢大清)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