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5月27日电 题:“这是男孩子的书包,我想要那个红色的”
新华社记者王立芳
“初三初四蛾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记者26日见到李知意的时候,她正和自己的新同桌共用一本课本,大声朗读着,这是这个7岁的四川小姑娘地震后上的第一节语文课。
李知意原本在四川绵阳市实验小学读一年级,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校的教学楼损坏。李知意的父母与她在南宁生活的姨夫吴海取得联系,决定前来投靠。
孩子来了,上学成了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吴海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与南宁市江南区石柱岭小学取得联系,学校一听是灾区来的孩子,表示马上安排孩子进班学习,入学手续可以过后再补办。
记者了解到,在南宁市,已有10多个灾区孩子“火速入学”。
26日下午,南宁市江南区委书记魏凤君带着书包、文具、校服、棉被等学习生活用品来看望孩子们。领到新的书包和书本,孩子们忍不住立即翻看,一旁的李知意拿着新书包“抗议”:“这是男孩子的书包。”并指着发到龚沃成手里的书包说:“我想要那个红色的。”
小姑娘的直率逗乐了在场的所有人,龚沃成也很慷慨地与李知意交换了书包。拿到自己喜欢的书包,李知意将书本和文具放进去,并立即把书包背在肩上。
魏凤君告诉记者:“江南区教育系统接收四川灾区学生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在接到学生就读申请的第一时间,安排学生进班学习,为灾区转移过来的学生打开绿色通道,根据学生目前居住的地址,安排就近入学。”
龚沃成、龚沃川兄弟俩原本是四川省德阳市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地震发生后,他们被迫离开课堂。在中铁二局工作的父母至今仍在第一线抗震救灾,无暇照顾孩子,只有将兄弟俩送到在南宁生活的外公外婆身边。
“上个星期五我们带两个孩子到石柱岭小学,当时是11点钟,学校正在上最后一节课,老师立即将孩子安排进班学习,说是孩子的学习一个小时、一节课、一分钟都不能耽误。”孪生兄弟的外婆胥洪琼说到这里,止不住流下眼泪,“天灾无情人有情,我替两个孩子谢谢学校老师,谢谢党和政府!”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