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记者手记汪金福:感动-感慨-感悟

  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 汪金福)“5·12”大地震发生后,我于5月13日夜从北京绕道重庆飞抵成都。我的主要职责,是在新华社抗震救灾前方指挥中心协助总指挥组织策划重点报道,同时负责记者调度管理。此后的10个日日夜夜,我们有过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感悟。


  克服通讯困难力报组织指挥畅通

  在前方组织报道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通讯中断,在很长时间里指挥中心与一线记者基本联系不上。我曾经让一个编辑在两个小时内不间断地挨个打一线记者电话,结果只联系上1名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尝试采取各种办法联系记者,电话、短信、邮件、让记者互相转告等。

  后来根据新华社领导的要求,凡联系上的记者,我们都要求他们每两个小时与前方指挥中心联系一次,情况有了明显改观。随后几天,按照总指挥彭树杰的要求,我们把所有记者进行了分组,注意合理搭配和发挥特长,包括文字、摄影、摄像的搭配,男女搭配,最大程度地形成合力,并在每个小组指定一位负责人。这样布置任务只用找组长,加上后来通讯逐渐恢复,报道的组织指挥逐渐顺畅。

  审时度势为记者出谋划策

  由于设立了前方指挥中心,一线记者发现新闻线索后,往往我们联系商量怎样形成报道。抗震救灾的形势每天都在变化,我们在前方审时度势,根据各方面情况的变化,为记者出点子、想题目。

  每天晚上,前方指挥中心都要开会讨论如何深化报道主题,策划研究次日报道。比如,震后前两天媒体对典型报道主要局限在个体,而且职业上也主要集中在教师、军人等,我们及时提醒记者需要一些群体典型,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和人本的情怀去发现更多的人间真情。

  比如,16日在理县的记者提出要写一个乡党委书记,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这个书记只是这个乡党委的缩影,整个乡党委在抗震救灾中表现都非常出色,当即让记者把个体典型扩展为群体典型,最后形成了《一个基层党组织的五天五夜》;在北川的记者写了一个催人泪下的群体典型《穿越死亡线的守护--还原地震前后北川中学教师群体》;我们还发掘了基层干部王洪发的事迹,写了《没有时间伤心--北川县民政局长王洪发失去15位亲人后的抗震记录》。

  前后方协力打磨重点稿件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稿件是新华社各个环节共同努力的结果。比如,《超越灾难战胜死神--地震获救者回首惊魂那一刻》一文,选题由后方提出,素材由一线记者提供,我们在前方指挥中心总成稿件。一开始,我们只是想告诉人们,当灾难来临时,人们心里感受到底是什么。根据记者对地震获救者的采访,他们最明显的心理特征分为三阶段:灾难发生时,首先想到逃离现场;如果没有逃出去,则只有冷静坚强才有活下去的希望;见到光明后,知道自己被救了。在讨论选题时,总指挥彭树杰提出要让经历过灾难的人们感悟出些什么。这一提示深化了稿件的主题,我们加了一部分"活着最重要,感恩最重要"。原稿的标题是《回首惊魂那一刻--汶川大地震获救者自述》,后来社领导将它改成现在的标题,这一改,文章有了昂扬的基调。

  我们的队伍经得起重大考验

  大灾大难也是对新华社记者队伍的一次大考验。15日我曾经给记者出过一个选题,这次大地震实际是对我们国家全方位的考验,而我们国家至少在五个方面经受住了考验:一是党、政府、军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受住了考验;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受住了考验;三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经受住了考验;四是关键时刻全体中国人的人性经受住了考验;五是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

  就新华社报道而言,我们这支队伍的作风、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在这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同样经受住了考验。

  这次报道中,最辛苦、最了不起的是我们的一线记者。四川分社记者从地震发生那一刻起就奔赴一线,后来加盟的总社记者和其他分社记者也是一抵达就投入战斗。他们经常没饭吃、没水喝,睡觉就在路边,还要忍受没完没了的余震,但履行职责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在前方指挥中心,每次看到我们的记者回来,一身泥泞、一脸疲惫,我们既感动又心疼,但还得狠心让他们继续写。

  我们在前方指挥中心,虽然也很忙,有几天每天只睡两小时或者甚至通宵没睡,但同一线记者比起来,我们的辛苦实在算不得什么。记者们在一线挖掘和塑造英雄,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进,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当中。

  中国救灾网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