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重建大幕即将拉开 相关产业得失几何
作者:⊙本报记者 陈其珏 上海、成都、彭州报道
大破之后如何大立?时间就是一切。早在地震发生后数天,有关部门就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酝酿和思索。
5月15日深夜,四川省发改委组织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灾后重建工作。四川省政府称,在统计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后,5月底就将公布正式重建计划;5月20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将“特急”的红头文件——《关于编制“5·12”特大地震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紧急通知》火线递至省内各市级政府、省直属部门一把手的案头;5月21日,国务院宣布,中央财政今年先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明后年继续作相应安排;5月23日晚,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3次会议决定成立灾后重建规划组……
至此,满载希冀的产业重建和重新布局的大船已经整装待航,破立之间,孕育着新的希望……
震灾损失
部分产业遭受重创
尽管再过几天,灾后重建的蓝图就有定案;但是目前,摆在重建单位面前的仍是一片待整河山。
四川省今年曾提出要大力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有潜力的产业。
然而,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令规划中的这些产业都不同程度地受损。据不完全统计,震灾已造成四川化工行业直接经济损失120亿元,给电力行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则超过70亿元。作为全国重装制造重镇,德阳在此次地震中的受灾工业企业达1400多家,机械损失超过100万台,其中绵竹的工业几乎全部瘫痪。据德阳市政府的数据,这次地震给该市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四川旅游业更在此次地震中遭遇沉重打击。据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介绍,此次地震估计旅游业直接损失已超500亿元,尤其是受灾区的景区损失惨重。损失重大的还有房地产和电子信息这两大产业。当地的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虽也受创,但程度相对较轻。
当然,也有一些产业在受到影响的同时,得到一定的发展机会,水泥产业、消费品零售行业,都是既有直接、间接损失,也有重建可能带来潜在需求的产业。
总体来看,部分经济学家预计,汶川大地震给四川及周边地区带来的损失可能高达5000亿元,其中,除个人财产外,还包括灾区的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带。面对这样一个产业重建大盘,四川乃至中国,应给出怎样的答案?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