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等中国民间文艺界人士,六月一日在北京发出倡议书,呼吁民间文化工作者尽快前往四川灾区,共同参与羌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中新社发刘舒凌 摄
五月二十二日是汶川大地震第十一天,空中可见一位幸存的羌族妇女难舍已经变成废墟的家园。 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中新社北京六月一日电(记者刘舒凌) 冯骥才等中国民间文艺界人士一日在此间发出倡议书,呼吁民间文化工作者尽快前往四川灾区、共同参与羌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这份倡议书指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依附的山川地理、羌寨碉楼、传承群体已经面目全非”,“请让你与我们一起带上行囊,去灾区做特殊的田野调查,去记录、整理、呈现灾区各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
一日下午,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文化学院当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并发出这份倡议书。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表示,少数民族文化大部分是非物质文化,一旦传承人消失,根脉易断绝。羌族许多古村落位于河谷之中,此前尚未进行文化遗产的全面整理、普查,地震过后,羌族文化遗产不能再受更大损失。
他呼吁民间文艺专家:首先,抢下一线,到北川等羌族聚居地展开文化遗产调查、寻找民间文艺传承人;其次,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类;第三,提出具体保护方案。
另据北川县文体局原副局长罗胜利介绍,北川多位羌族文化遗产传承人居住在偏远乡镇,已知有老艺人在地震中过世或受伤,须采取办法尽快弥补损失。
当天座谈会中,中国民间文艺界人士成立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和专家调研组。由冯骥才领衔的专家调研组将于近期前赴灾区展开调查。
据介绍,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如今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北川、黑水等地。
羌族有自己的自然神崇拜,有民间史诗、苦歌、情歌、酒歌以及特殊的祭祀仪式,以及精美的刺绣、挑花等手工艺品;他们独特的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建筑驰名中外。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