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陈光标:熬过严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

  陈光标:熬过严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

  文/刘兆铭

  对媒体来说,陈光标是个“谜”,这位从江苏泗洪县西南岗走出的企业家,一个多月前曾名列《胡润2008慈善榜》十强。

  而近日这个“谜”一般的人却成为网络和媒体聚焦的对象。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到48小时,全国首支由120人和60台挖掘机组成的民间抗震救灾队伍就从江苏等地赶到四川重灾区,展开大规模救灾行动。这支特殊救援队的“带头大哥”就是陈光标,身份是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媒体报道称,在北川中学救援现场,陈光标从瓦砾残垣中亲手救出5名学生,和公司员工抱出208具孩子的遗体。

  鸡蛋情结

  苏北泗洪县天岗湖乡,一个以“穷困”闻名的地方。在这里,一对靠种地为生的夫妇先后生养了五个孩子,其中的两个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那是1970年的事。

  陈光标是幸存下来的三个孩子之一。事实上,从1968年出生到1978年,他几乎没吃过肉,甚至没有吃过一片完整的馍、一块完整的饼。童年留给陈光标的,只有对饥饿的恐惧记忆。

  曾经有朋友注意到他吃鸡蛋时的认真。据说陈光标每天要吃且只吃一个煮鸡蛋,他一般是慢慢地吃,认真品味。这源于一种特殊的鸡蛋情结。

  陈光标上小学时家里很穷,甚至连一块多钱的书本费也是东家两毛、西家三毛钱凑起来的。父母亲借了钱之后就常念叨,等鸡下蛋后卖掉还债。那时农村一户人家也就能养两三只鸡,鸡蛋显得十分珍贵。

  在那个只有过春节才能尝点荤腥的年代,煮鸡蛋对一个饥肠辘辘的少年来说,诱惑可想而知。少年陈光标有一次终于忍不住,偷吃了家里的一个生鸡蛋。

  母鸡光啼叫不下蛋的情况引起了父亲的注意。父亲的判断是黄鼠狼偷吃掉了,便在鸡窝旁设了两个鼠夹。几天后,当陈光标又一次在墙角磕破母鸡刚下的蛋准备生吸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一幕的妹妹惊叫起来。闻讯赶来的父母手持木棍竹竿将他打了一顿。

  严父慈母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父亲是解放初期的高中毕业生,在当时也算得上知识分子。他恪守传统,教子极严。父母反复告诫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也成了陈此后人生中的行事原则。

  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贫苦的童年没有磨灭陈光标对未来的希望。十岁的时候,陈光标已经开始了人生的第一笔生意。那时,正在上小学的陈光标,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只五公斤重的桶从三十米深的井中取水,再用小扁担挑到三里外的集镇上叫卖,一分钱随便喝。当时,一个中午放学的时间,卖水能挣两三毛钱,这大概相当于当时村里一个成年人半天的工钱了。

  这点钱后来派上了用场。陈光标听说邻居家的孩子还没有钱交一块八的书本费,就去学校帮他把书本费交了。这是他第一次拿自己赚的钱去帮助别人,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卖水只是小试牛刀。后来做贩粮买卖,让他真正体验到经商的成就感。刚开始,他骑一辆旧的二八负重自行车,到附近的乡镇收粮食,再转卖给粮管所,收取其中的差价。流过不少汗,吃了不少苦后,看到了风雨之后的彩虹。从一天赚个五六元钱到一天能挣到三百多元钱。十七岁那年暑假结束的时候,陈光标挣了两万元钱,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陈光标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逐渐显现了经商的才干。

  初涉商道的陈光标并没有因此放松自己的学业。高中毕业后的1985年,他如愿走进了高等学府,成为南京中医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从此,他的人生进入了另一个篇章。

  发明专利产品致富

  大学毕业后,陈光标曾回到了家乡创业。

  或许是苏北的经济环境不尽如人意,此后不久,陈光标再次离开家乡,踏上了到南京创业淘金的征程。可几个月下来,陈光标并未找到创业的路径,而所带的积蓄也不多了,他每天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放弃”。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陷入困境的陈光标重获生机。

  陈光标在闲逛中发现,市面上新冒出个很受老年人欢迎的耳穴疾病探测仪,把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哪个部位可能有问题。灵机一动的陈光标拿着仅有的几千元钱,请南京高校的相关专家提供指导,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耳穴疾病探测仪做简单的改进,安装上显示器外壳,输入生理图像,患者只要手握仪器的两个电极就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

  这个被陈光标命名为“跨世纪家庭 CT”的新仪器,获得了国家专利。

  新仪器研制成功,但陈光标却“弹尽粮绝”。在那个炎热的夏天,为了节省开支,陈光标晚上就睡在新街口金陵饭店旁的邮电局走廊上。白天在马路上用仪器为患者检测身体,每检测一位患者收两元钱,一天可以收入两百多元。两个月以后,陈光标已经挣到一万多元。

  不久,陈光标开始组建公司正式生产销售“跨世纪家庭CT”。 他在邻近的安徽做电视广告,打开了安徽市场,仅五河县就卖了一百多台。陈光标终于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重金”。

  2000年,陈光标组建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在一个偶然接下的房屋拆除工程项目中,他变废为宝,将废旧的钢材卖给钢铁厂,将报废的车胎经清洗再粉碎加工提炼为再生橡胶粉做塑胶跑道等。以后,陈光标又将这一循环经济模型,移植到废旧家电、电脑、生产设备甚至高速公路设施方面,从此他的财富开始“节节高”。

  少年极度贫困的经历和父母的谆谆教诲,使成功以后的陈光标总是竭尽所能去帮助别人,做好慈善事业。“熬过严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陈光标说。

  他旗下的江苏黄埔集团董事会规定,捐赠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定向在基础教育、孤残儿童、老少边穷和突发灾难四个方面。仅2007年,他捐出的善款便超过1亿元。在陈光标看来,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