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18时左右,四川北川唐家山堰塞湖施工人员全部安全撤离,由气象、水文、水利、通信等单位组成的唐家山堰塞湖临时应急观测小组继续留守监测。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介绍,由于唐家山堰塞湖上游集雨面积达3350平方公里,如果上游发生持续性、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将引起泄流槽的过水流量流速激增,对堰体的破坏力加大了,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
为此,加强上游雨情、水情及过流情况、堰塞体本身稳定情况等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成殿龙指出堰塞体最后以什么方式解决,还需要在监测过程中进一步观察判断,堰塞体最后完全排除险情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气象监测也将持续较长时间。
为满足唐家山堰塞湖除险施工、空投空运、预报监测等工作,四川省气象局于5月25日派出唐家山堰塞湖气象应急小分队,第一批队员向国彪、冯祥两人随部队于当晚4时左右,步行11小时到达坝顶指定地点,26日上午10时发出第一份报文。截至6月1日,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开挖工程结束,应急气象服务小分队共传出报文92份、1012组数据,为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开挖和空运空投提供了坚强保障,被誉为堰塞湖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另悉,为加强绵阳堰塞湖气象服务,四川省气象局初步拟定在北川、平武、安县、江油等地再增设一批气象观测点。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加紧实施。(作者:何金辉责任编辑:潘俊杰)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