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记者手记刘欣欣:我有一支“敢死队”

  5月14日上午,新华社抗震救灾报道前方指挥部在成都成立,副总编辑彭树杰(左一)担任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图为彭树杰在同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刘欣欣(左二)、副社长金小明(右一)在研究报道。新华社记者冯冰摄

  已是地震第二天下午了,地震中心汶川县还没有一个记者进入。
全中国、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汶川县。其它重灾县都死伤上万人,地震中心的汶川县灾情会如何?死伤多少人?没有任何消息。

  汶川县距离都江堰市仅仅80多公里,通讯线路全部中断,陆地桥梁塌断,多处山体滑坡,道路毁坏车辆无法行进。从空中进,省长坐直升飞机降落不下去,如此短的距离从水陆空两天没进去,这也许是史无前例的,地形气候之复杂也是世界罕见的。

  全中国、全世界都在看着新华社。

  总社从军社长、何平总编辑已来三次电话问:你们什么时候能进到地震核心区?。并下达了命令:新华社在媒体中一定要第一个进入地震核心区!

  我们已经组织了两支采访小分队,试图从北边两路进去都失败了。怎么办?我和总编辑金小明商量,组织一支敢死队吧,挑身强力壮勇敢的记者,再次从陆地徒步进入汶川!

  我们选择了文字记者侯大伟,摄像记者谢佼,总社派来携带海事卫星的技术人员李彤,从陆地徒步进入汶川县。他们二话没说就去准备了。在送他们出发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我知道此行太危险了。

  在乘坐解放军的冲锋舟饶过断桥登陆后,一处又一处的山体滑坡把路全堵住了。他们时而踩着半尺深的稀泥,时而在泥石流滑下的山石中爬行前进。五公里的路走了四个小时,几次险些掉下山崖。他们终于不辱使命,第一个从陆地徒步进入了伤亡最严重的位于震中的汶川县映秀镇。早上11时40分发出了第一张照片和第一篇文字稿。

  当天晚上,候大伟来电话报告:“我们没有吃的,三个人仅剩下半瓶水,晚上只能睡在露天,海事卫星也快没电了,能不能给我们送点吃的和水?”

  这次汶川大地震,记者陈燮在10分中内向总社向全世界发出了第一张照片。大楼还在摇晃,在那最危险的时刻,他想到的不是逃离,而是拿起了相机。

  这次地震灾情最重的有五个县,都江堰市(县级)、绵竹县、北川县、青川县和汶川县,分社派出的五路记者都是第一个达现场,第一个向世界现场报道了灾情。每一路都经历了生死考验,每一路都唱响了新华社记者勇往直前的军歌。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在汶川大地震中,在最危险的时刻,有一批新华社记者舍生忘死,冲锋在最前面。

  进军此次地震最重的灾区――北川的冯昌勇、陈燮、刘大江、黄堃一行,经过9个小时的跋涉到达现场后,在用海事卫星发出第一篇稿件时,山石在不断地往下滚,轰隆隆的响,可怕极了。

  距离汶川县二三十公里的理县,由于通讯和道路断绝,成了一座没有任何消息“孤岛”。前方指挥部又派出了肖林、陈建力、茆琛、崔峰四位记者。他们绕道1300里,奔赴理县。15日13时,第一个到达了理县,途中多次遇险。就在他们走过的路上,先后有几名救援人员遇难。中央电视台曾报道四名新华社记者在理县余震中失踪。当时的情况是他们四人,有的去发稿,有的抢救器材,有的在拍照,一时走散。16日17点,又一场六级的余震袭来,他们刚逃出几秒钟后,采访过的房屋便垮塌了,他们一度被困在一个山沟里,山上一个约一万立方米、随时可能滑下来的巨大山体悬在他们头上。他们在理县七天七夜,两次死里逃生。

  令我骄傲的不仅仅是记者编辑们,还有那些普普通通的技术和行政后勤的同志。地震的第二天,五级以上余震16次,其中六级以上余震两次。但是他们都在十几层的高楼上,在频繁的地动楼摇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没有人不怕死,但是责任感驱使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当时,我和许多人的头脑中不时闪着一个恐怖的念头,也许在一个瞬间我们都会被埋在里面。但是我们不能离开,我们要坚守,我们只有一个很职业的想法——不能让报道中断。记者还能留下名字,但分社更多的人做着默默无闻的工作。夜里11点,一场至少五级以上的余震刚过,我在新华网四川频道看到两个年轻的女孩还在那里埋头工作,他们告诉我,这几天新华网四川频道的点击率和访问量增加了几倍。

  我的这些平常很不起眼的员工,在祖国危难的时候都成了不怕死的勇士。我当分社社长十多年,从来没想过我会需要一支敢死队,但新华社在四川这支100多人的新闻团队,的确是一支真正的敢死队。

  我为他们感动,我为他们骄傲。(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 刘欣欣)
(责任编辑:赵健)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