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街头,警察用水枪驱散参加抗议的古贾尔人。新华社/法新 |
5月23日开始,印度古吉拉特人发动了一场“种姓战争”。几千名古吉拉特人与警察冲突,目前冲突已导致43人死亡,印度的多条铁路线也陷入瘫痪。这让印度的种姓问题再次引起各国媒体的关注。
为获得更多照顾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周围的公路上,古吉拉特人呼喊口号,封锁交通。他们威胁说,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要切断首都的牛奶和蔬菜等日用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在暴乱最严重的拉贾斯坦邦巴亚纳镇和斯坎德拉镇,示威者将被警察打死的年轻人的尸体摆在铁路上。
印度政府已出动军队,包围了这两个城镇。
古吉拉特人属于传统游牧民族,分布在印度北部和西部各邦。古吉拉特人目前从事农业、商业和技术行业。
1947年印度独立后,于第二年废除了落后的种姓制度,宪法禁止因为不同种姓而有歧视待遇,并且立法保障社会底层的各级“贱民”,包括“设籍阶级”(即一般传统贱民,如贩夫走卒)、“设籍部落”(指居住偏远地区且不属原种姓制度内的土著部落),以及其他所有“贱民”,被通称为“其他落后阶级”(包括背弃印度教而皈依其他宗教的“贱民”、游牧民族和地方少数民族等)。拉贾斯坦邦的古吉拉特族人口约有3万人,属于“其他落后阶级”。
为照顾社会底层,政府在公营事业和教育机构保留若干名额给各级“贱民”,其中设籍阶级占15%,设籍部落占7.5%,“其他落后阶级”占2.7%。
1999年,印度人民党控制的拉贾斯坦邦政府将另一游牧民族杰特族也纳入“其他落后阶级”,古吉拉特人认为“僧多粥少”,于是要求“自降身份”,纳入配额比例较多的“设籍部落”。在2003年地方选举时,印度人民党为争取古吉拉特族选票,曾承诺如果当选上台,会将古吉拉特族纳入“设籍部落”,但5年来,印度人民党一直未履行承诺。因为该邦目前惟一的“设籍部落”米纳族,也不愿吃亏,于是坚决反对古吉拉特族进入“设籍部落”。
按照种姓投选票? 由此可见,在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的印度,“种姓”这个最不民主的制度还是“阴魂不散”,正在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印度社会。
近年来,民主化、拜金主义、城市化进程、世俗教育等“新鲜事物”,都在冲击着印度传统的种姓社会结构。但伴随着印度成长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不但没随现代化进程消亡,反倒改造了外来的“西方民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的最大特征是政党和选举。印度虽然引入了西式政治制度的“形式”,但其政党发展却很不成熟。而这时候,种姓制度便趁虚而入。
当今印度,从组建政党、宣传到投票各种政治活动,都有种姓的影子。可以说,现代的印度政治是一种种姓化的政治。
一些政党的建立甚至完全以种姓为基础,政党之间的斗争往往也就是种姓之间的斗争,只不过换了一件外衣而已。20世纪90年代一度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就在高种姓之间享有广大的支持度。
从政治忠诚方面讲,种姓是最主要的。正如一句流行语所说:“在印度你不是投选票而是投种姓。”很多选民仅仅因为属于同一种姓,而非政见一致,就支持某个政党或候选人。无论政见如何吸引人,选民投票时首先考虑的也是种姓。其结果就是政治化的种姓和种姓化的政治。
种姓化政治的特点就是不断分裂的政党宗派。种姓社会的人“只认种姓不讲道理”,为了某种政治利益,不同种姓的人组建的政党,在达到某个目标后,往往便会因为没有凝聚力而分裂。看看印度政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分裂的历史”,国大党分裂过三次,印度共产党也分裂过两三次,而印度社会党更是有至少六七次分裂。
披上了政党的外衣后,原本的种姓矛盾就变成了政党间的矛盾,种姓的冲突也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一旦通过政党斗争的合法途径无法解决,种姓矛盾就演变成街头政治,这真是印度未来发展的一大难题。
参 考 资 料
印度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在印度由来已久,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印度的种姓制度就已出现了。当时只是来自西亚和中亚的征服者——雅利安人(白皮肤)和被征服者达罗毗荼人(黑皮肤)之间的区别。后来,又逐渐分化出更小的等级。印度教经典《梨俱吠陀》中谈到,当神创造第一个人时,由他的身体分出很多部分,“婆罗门是他的嘴,刹帝利是他的手臂,吠舍是他的大腿,首陀罗从他的脚而来”。而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便是印度种姓地位的高低顺序。除此之外,还有一类被排斥在种姓体制之外的人叫做“不可接触者”,也叫“贱民”。不同的种姓在从事的职业、婚姻、宗教生活以及法律上都有所不同。种姓制度的核心就是等级,就是不平等。在历史上,首陀罗和“贱民”处境十分悲惨,印度独立后,他们的处境有很大改善,但还是经常受到歧视。
3月,塞尔维亚泳将卡维奇身穿印有政治标语的T恤,受到了处罚。
(责任编辑:郑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