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绵阳6月3日电(记者刘昕)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已经结束,记者在等待唐家山堰塞湖导流明渠“通水”消息时,总会想起全程经历抢险的日日夜夜。
摸查险情 由于地震重灾区的高山峡谷多,这些地区容易因地体滑坡造成堰塞湖险情。
有关部门动用了一切手段。一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用卫星在这一带拍片;二是派人进入堰塞湖地区,彻底弄清堰塞湖的几何特征。唐家山堰塞湖的所有情况,从一开始,就陆续汇总到后方的武汉、北京等科研院所分析处理。
前方,水利部在地震灾区的工作组高度关注唐家山堰塞湖险情,从17日到19日派出6批抢险人员翻山越岭向唐家山堰塞湖进发;20日,水利专家乘坐成都军区陆航团的直升机,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强行起飞,悬停在堰塞湖坝顶。
后方,远在北京的水利专家和大学教授也紧急会商,把前方指挥所和专家组的分析判断,以及无人驾驶飞机拍摄的照片都集中在一起综合判断,最终一致同意了可以施工的意见,认为最多可争取到15天左右的时间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抢护。
调兵遣将 从5月23日开始,总参陆航局在绵阳开设了指挥所,迅速从4个陆航团抽调46架直升机开通“空中运输通道”。尽管从绵阳至唐家山空中距离只有60多公里,但这里空域陌生、气象复杂,直升机要贴着山谷超低空飞行,转弯半径小,山上高压电网密布,在这样的条件下开通航线的难度可想而知。
军队的直升机无法运输大型机械,好在飞龙公司有一架米—26直升机正在地震灾区救灾,这是唯一可以吊装大型机械的直升机。22日决定紧急请求俄罗斯再调一架米—26直升机支援。5月25日,俄罗斯派出的一架米—26直升机昼夜兼程飞了近40个小时,到达四川绵阳。
与此同时,水利部调集了工程、爆破、机械等方面的专家20多人,组成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工作组赶赴堰塞湖。武警水电部队紧急调集1000多名官兵,从全国各地昼夜兼程开赴唐家山。
多路进场 5月22日,由4名武警水电部队专家组成的先遣组,成功从悬停在唐家山堰塞湖坝顶的直升机上跳下,首次开始对唐家山堰塞湖的水文情况进行监测;随后又有21名官兵进入堰塞湖的坝顶。
24日上午,由7位武警水电部队的师以上指挥人员组成的施工指挥组搭乘的直升机,在堰塞湖坝顶悬停,记者和指挥人员一起纵身跳下。
25日中午,唐家山堰塞湖前方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采取“空运和徒步并进,以徒步为主;机械与爆破同用,以爆破为主”的备用方案,准备对堰塞湖实施爆破。当日下午,由武警水电部队11名官兵组成的突击队员,冒死探险,经过7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打通了一条从北川通往唐家山的道路。随后,成都军区某集团军的千余名官兵和几百名武警水电官兵一起翻山越岭,连夜背运来7吨炸药和数百支雷管。
5月26日起,连续3天的天气很好。26日这一天,米—26直升机吊运了10多台大型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其他施工设备和移动通讯的设备也陆续运入现场。
决战决胜 随着大型设备运到工地,武警水电官兵开足马力,在唐家山堰塞湖不到1平方公里的坝体上,开始了一场与自然灾害抗争,与时间赛跑的较量。
记者在现场看到,坝顶第二三四控制段相继开工,数百名官兵在清理废墟,砍伐倒下的树木、清除巨石,为重型机械扫清障碍,为开挖泄洪槽提供作业面;操作手驾驶挖掘机负责开挖泄洪槽;部分战士负责石料储备。
27日,天气炎热,官兵们每人只配发两瓶矿泉水。即使这样,他们还是创造了日开挖土石方2万立方米的纪录。
28日,武警水电部队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案,加快施工进度,赶抢工期。近千名官兵按照专家会议确定的“疏通引流、顺沟开槽、深挖控高、护坡镇脚”方针紧张施工。是夜,唐家山下起大雨,滑坡的山体上大量滚石,不时出现大面积滑坡……
6月1日凌晨,一条长700米、宽50米、深8米的泄流槽,纵卧在唐家山堰塞湖堰塞坝上,比原计划的时间提前一半。
当最后一批撤离的官兵——武警水电部队指挥组7位师以上干部,从唐家山堰塞湖施工现场乘坐直升机抵达绵阳南郊机场,早已等候在这里的绵阳人民,打出了巨大的横幅:“绵阳人民感谢党,绵阳人民感谢亲人子弟兵!”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