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救治生命就是命令

  新华网广州6月4日电题:救治生命就是命令--记广东赴汶川重灾区医疗队副队长徐如祥

  记者杜鹃 杨霞

  “我们是来救人的,不是来照相的!”当有记者想给正在地震重灾区映秀镇支援的广东医疗队拍照时,被医疗队副领队徐如祥拒绝了。


  但对待震区伤员,徐如祥从来都是不厌其烦,尽心尽力。即使自己高烧39摄氏度,他也没中断过对伤病员的救治,没耽误过一例伤患者的诊断。

  在他的率领下,一支由9名广东医疗志愿者组成的“敢死队”不畏艰险,在“生命孤岛”耿达乡,开辟了那里的第一个医疗点。

  率队赴耿达乡

  现年52岁的徐如祥教授是广州珠江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专家,也是广东省赴四川省汶川重灾区抗震救灾医疗队副队长。

  徐如祥有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毫不犹豫地要求参加救灾医疗队。地震的第二天深夜,徐如祥率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珠江医院的18名队员出发了。

  5月18日,已在映秀镇奋战了4天的徐如祥接到通知:组织一支医疗小分队急行军到重灾区耿达乡。此时,耿达乡还无法与外界联系,三千多藏族、羌族同胞生死不明。

  直升飞机把徐如祥他们送到了耿达。

  耿达乡在海拔1800多米的山区,下辖十七个村、组,三千多人分散居住在几十道山坡上的寨子里。徐如祥带领医疗队员,冒着余震,翻山越岭去寨子里巡诊,每天步行五六十里地。在耿达乡的8天里,徐如祥组织实施了对370多名危重伤员的紧急处理和后送,亲手为330多名伤员清创、上药和包扎,给四千多人次进行了诊断。

  一个也不能少

  看过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人,肯定会为那位小教师的执著精神所感动,而对待震区伤者,徐如祥也是如此执著。

  伤员就是召唤,救人就是命令。5月14日一早,徐如祥和他的队员在都江堰的紫坪铺水库大坝等待冲锋舟,准备前往映秀镇,当听到一里之外的水边有人喊“有伤员”时,徐如祥像战士听见了冲锋号一样,第一个跑到伤员身旁,在沙滩上和另一位志愿者为六名伤员进行了紧急处理。

  赶到映秀镇后,徐如祥在一堆废墟旁听见了若有若无的呻吟声,他俯下身子搜寻。当确定声音是从地下发出时,他与其他志愿者拼命挖掘,从两米多深的废墟下挖出了一个被埋四天的女学生。

  每当徐如祥经过废墟,他总要放轻脚步,细心聆听,查看破砖烂瓦下是否还有生命迹象。在映秀镇电厂废墟里,为及时拯救埋在瓦砾下的一对母子,徐如祥钻进预制板下,往里面倒白酒压住尸臭,又喷射消毒药水,当伤员露出一只手背时,他就马上给其输液,由于余震不断,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当有队员想替换他时,徐如祥发火了:“我给你们定下一条规矩,危险的地方我先上,谁也别多嘴!”

  “事是给人做的,不是给人看的”

  “事是给人做的,不是给人看的,”这是徐如祥的口头禅,也是他行动的真实写照。

  许多新闻媒体要采访他,都被他婉拒了,他说:“我是来救人的,不是来当新闻人物的。”在映秀镇,一家省级电视台的记者要给每个医疗分队拍集体照,他坚持让其他队先照。最后轮到徐如祥和他带领的医疗队时,直升机突然飞来了,徐如祥以为有重伤员要救治,扭头就向直升机奔去。记者们喊道:你们还没照相呢!可他回应道:“我们是来救人的,不是来照相的!”

  赶赴灾区时,徐如祥带了七千多元钱。离开耿达乡时,他身上一分钱也没剩下。因为医疗队缺粮,要挖地里的土豆充饥,他每次都要给群众留下三五百元钱。即将撤离耿达时,徐如祥把身上剩的二千元钱分别捐给了耿达中学、小学。

  一线抗震救灾整整两周后,徐如祥和他的战友回来了。医院安排他们休息一周。这时候,珠江医院负责收治的三十名灾区伤员已经入院,徐如祥请求担任治疗小组负责人。他说:“我是从灾区回来的,我了解他们的伤情,救治生命就是命令。”
(责任编辑:赵健)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