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新角色:构筑全球资源配置中心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宁波计划单列20周年。当前宁波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提升开放水平的新阶段。
|
■“开放宁波”系列报道(一)
本报记者 王 任建华 杨益波
眼前的梅山岛,一片片废弃的盐田正在开发,挖掘机的轰鸣不绝于耳,梅山岛链接北仑区的梅山大桥正紧张施工。500年前的16世纪,这里曾是“亚洲最大的国际贸易自由港”。明代顾炎武曾有“梅港双龙伏,桃洋一斧开”之句,当时的梅港繁盛一时,可惜没多久就被摧毁,之后便销声匿迹。
今年2月24日,梅山岛被国家批准设立为保税港区,使宁波在沿海开放城市中成为第五个拥有保税港区的城市。昔日的“国际贸易自由港”有望重现。
保税港区作为保税区的“升级版”,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的各项功能,目前被认为是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特殊海关监管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从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到副省级城市,从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再到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渐进式和探索式的开放过程,每次宁波都抓住了机会,才有了开放经济的大发展。
目前,宁波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提升开放水平的新阶段。宁波正从一个大进大出的通道转变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中心。
基础载体:港区活力再现
宁波是典型的“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开放城市,北仑港可谓开放的龙头。北仑港从为上海宝钢提供进口铁矿石中转开始建港,曾遭遇过没有货源中转的尴尬,宁波人发扬“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跑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终于成就今天的东方大港,这也是宁波开放发展的缩影。
“宁波的优势在港口,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宁波市北仑区常务副区长陈国军这样评价。据他介绍,北仑港通过海关“大通关”、临港工业带、“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等措施的实施,港区崛起加速。
据悉,经过30年的发展,这个深水良港目前已开发岸线70公里,现有生产性泊位305座,可靠泊30万吨级世界特大型货轮和第六代大型集装箱船舶,是远东地区最大液体化工产品中转基地,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20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44亿吨,集装箱超过935万标准箱,分列大陆沿海港口第2位和第3位,列世界港口第4位和第11位,北仑已成为以国际深水良港为依托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开放的基础载体,北仑港在发挥港口和开放优势的同时,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临港大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临港服务业。用陈国军的话说就是,用“多轮驱动”实现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多头并进。
正在高标准规划建设的北仑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将成为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国际物流中心之一。发挥港口大吞大吐铁矿石、煤炭、原油等基础原材料和临港大工业提供石化、钢铁等生产资料的优势,搭建石油、钢铁等大宗物资交易平台,成为重要资源配置中心的核心区域。
陈国军介绍说,北仑港的发展还将进一步健全全方位立体型的集疏运网络,让北仑港面对的服务腹地更加宽广。杭州湾大桥的建成使苏南到北仑港的运输距离相对缩短,这些地区的货物进出口增加了一个与上海港相类似的口岸,有了更多的国际航线和更便捷的运输路线可选择,将充分发挥北仑港的深水优势,实现北仑港与上海港口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实现港桥海联动。
梅山保税港区的启动建设,将强化体制机制优势和政策功能优势,通过梅山港发展国际集装箱中转、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等业务,建设汽车、图书、药品及医疗器械等进口商品集散地和交易平台。“梅山保税港区将使宁波门户城市的功能更加优化。”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副主任孙义为在接受采访时说。
核心载体:功能区优化升级
经过30年的开放发展,宁波目前已有多个国家级经济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杭州湾新区慈溪出口加工区等。这些对外开放的“政策特区”成为引领宁波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桥头堡”,在对外开发方面积累了先发优势,也是宁波对外开放的核心载体。
宁波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分别是1992年和2002年设立的,位于宁波北仑区内,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开发,功能优势互补。目前已形成以液晶光电产业群、集成电路产业群、计算机产业群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大通道,现代物流集散中心正加速构建,该区域已经成为宁波市对外开放的领先区。
“目前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也面临区域转型升级,如何实现由园区全面整合、政策叠加转型升级为‘统一功能、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的区域;如何实现从经济功能区向发挥外向型经济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转变。为此,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提出‘区域转型,产业升级,功能发挥,开拓创新’,加快推进要素资源整合,最终形成以自由贸易区为目标的综合保税区。”宁波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管委会主任夏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保税区面临区域政策优势逐步弱化,以及其他经济区的激烈竞争,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已经成为保税区重要任务,为此该区创立了“保税区服务”品牌,营造了区域竞争新优势。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打破一湾之隔,拉近了原本血缘与风俗极为接近的上海与宁波,使宁波从长三角交通的末梢一跃成为海陆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使得杭州湾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宁波进入上海两小时交通圈,接受大都市直接辐射和国际产业转移。由慈溪出口加工区和经济开发区共同组成的杭州湾新区成为宁波北接上海的第一门户。
“杭州湾跨海大桥不仅仅是一条交通通道,更是一条经济大动脉,将重构长三角区域格局。”慈溪市委副书记、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庆丰对记者说,杭州湾大桥给宁波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大上海强大的经济吸附效应,有可能加速一些极具发展实力、急需发展扩张的浙北企业加快挺进上海。浙北到上海的要素流动,取道杭州湾大桥必经嘉兴海盐,海盐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而慈溪的产业优势是宁波人非常自信的。高庆丰说,杭州湾新区处于民营经济最发达、市场经济发育最成熟的地区,区域内产业配套齐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强、半径短、成本低,产业联动效应明显。“宁波要抓住大桥机遇、用足大桥资源、做足做好大桥文章。把新区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体制创新的试验区、统筹发展的试验区。”高庆丰说。
据悉,世界物流巨头美国普洛斯公司已落户杭州湾新区,他们看重的是在一个半小时经济圈中同时拥有上海、杭州、宁波三大空港,宁波、上海两大东方大港。宁波港集团也联合有关企业组建了宁波新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实施无水港项目,作为北仑港口岸业务在慈溪的延伸。中外商家都看好这一投资热土,毫无疑问,杭州湾大桥的建成将推动生产要素在大桥两端的聚集。
目前,宁波对外开放正面临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的新阶段,如何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杭州湾新区、保税港区的优势,还有诸多体制机制问题有待突破。梅山保税港区既是港口,又是特殊的功能区,该区的开发建设被宁波人称为“宁波发展的一次‘厚积薄发’”,也意味着,宁波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幕已拉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