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陕西地震灾区宁强县高考见闻

  新华网陕西宁强6月7日电(记者储国强、段博、陈钢)6月7日,在毗邻四川、遭受重灾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1921名灾区学生步入70个活动板房考场,与全国的高考学生一起迎接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记者在宁强一中考点发现,这些灾区考生在遭受了频繁的地震、余震干扰之后,沉着应对高考这一人生大考,整个考点一片静悄悄。


  70间活动板房当考场

  宁强县与四川省青川县相邻,是这次汶川大地震中陕西省受灾最重的两个县之一,5月27日发生的5.7级余震震中就在这里。今年全县共有1921名学生参加高考。

  6月7日,在宁强县高考考点——宁强一中操场,70间新搭建的活动板房考场整齐排在操场上,活动板房外设置了帐篷搭建的“播音屏蔽司铃工作室”“考务办”和“医务室”。考场外安放了一些激励学生的宣传牌,上面写着“人易我亦易,我不大意;我难人亦难,我不畏难”“不慌不乱,沉着答卷”等标语。

  8时30分,操场上的学生陆续走进考场。他们不少人就住在同样搭建在操场上的帐篷中,这些帐篷与活动板房考场相距才10多米。“5·12”地震后,学生们将宿舍的床铺搬到了操场。

  早在6月4日,作为高考考场的活动板房搭建完成。第二天学生们在这里进行了最后一场英语模拟考试。6月6日,工作人员开始布置考场,学生们禁止入内,许多人只能在帐篷里做考前最后的复习。

  7日9时考试开始后,校园与两天前的喧闹场景形成鲜明对比,除了布谷鸟还像几天前一样鸣叫外,整个考场一片静寂。一条警戒线禁止一切与高考无关的人入内,在警戒线外,“播音屏蔽司铃工作室”“考务办”和“医务室”等处的工作人员也都在沉默中等候。

  几经波折的应考计划

  在这里举行的高考考试,几经波折,来之不易。5月12日,灾难突如其来,将宁强县近2000名高三学生的备考节奏全盘打乱,不得不临时停课。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学生、家长、管理者不得不面对另一层急迫的考验:高考怎么办?还能不能顺利进行?

  停课期间,宁强县教体局决定尽快恢复教学秩序,要求全县学校19日复课。不曾想,当天1时许发生的剧烈余震,使学校全部复课的计划又被迫取消。

  但高考在即,备考刻不容缓,宁强县最终决定只让宁强一中、二中的高三年级学生返校备考。为了确保安全,要求他们在操场上的帐篷中或者露天上课。

  5月18日,四川重灾区的40个县(区)和甘肃灾区的17个县(区)相继做出高考缓考的决定。在此后的12天里,宁强县高考按期在室内进行的计划一直没变。

  然而,5月27日陕西宁强发生5.7级余震。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专题会议,对全省地震灾区高考进行研究。高考是否延期?成为参考学生、教师、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除了缓考,高考方案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这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5月30日,陕西省省长袁纯清来到宁强一中,看望备考冲刺阶段的高三学生。许多学生与老师们的意见是:希望如期高考,但不希望在室内进行。为此,袁纯清当场决定,为陕西重灾区宁强和略阳两县搭建室外的活动板房考场,让学生们按期高考。

  多方协作服务考生

  在陕西省政府日前做出地震灾区高考如期举行的决定后,陕西省相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紧急调用活动板房材料,以最快的速度为考生搭建活动板房考场。

  在宁强一中操场,由380多人组成的三个突击队在烈日下连续奋战,他们分别来自宁强县几家建筑公司,以及城建局、教体局、民政局和学校、电力、电信、供水等各个部门。经过4天4夜的努力,终于在6月4日搭建完成了70间活动板房考场。

  这里学生备考期间,由于没有大帐篷,老师只能在临时帐篷宿舍、帐篷教室里对高三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正常教学无法进行。有的教师只好在室外上课,学生只好撑着遮阳伞在烈日下上课,挥汗如雨。宁强一中校长石正义说,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复习,效果会受到影响。

  高考期间,学校将免费承担1921名考生和300多名工作人员的饮食,确定了6个食谱,保证学生营养。同时,学校还搭建了一座临时洗浴中心。“5·12地震”后许多学生一直没洗过澡,6月5日起,学生们终于在考前陆续洗上了热水澡。此前,学校还组织人员给学生们住的帐篷上搭起了防晒隔热网,创造条件让学生好好休息。

  宁强县青木川镇是陕西省距离四川震区最近的城镇,来自青木川的考生魏伟家中的房子在地震中损毁。他对记者说:“地震谁也无法改变,但活动板房不怕余震,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正常水平。”

  去年以一分之差落榜的考生曹小兰说:“地震可能会对我考试有一些影响,但这也是对自己意志的一次考验。”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