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区 > 南方人物周刊最新

第一批到大陆的台湾淘金客(图)

叶宏灯
叶宏灯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第一批到大陆的台湾淘金客

  “原来的民进党认为,每一个台商都是一个‘叛逃者’,而马英九不同”

  实习记者 谢碧霞 发自东莞

  有人说,他任东聚电业董事长的时候,永远不苟言笑,活脱脱一副“包公相”,职员只要看到他走过来,一定会向左向右转,尽早溜出他视线范围。

  又有人说,他的学校的孩子们一看到他,就会高兴地黏着他,跟他打招呼,一起嬉戏,他也特别会宠孩子。

  走进台商子弟学校的董事长办公室,迎面快步走来一个人:衣服笔挺,一脸严肃,两鬓稍白,紧皱着川字眉。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响起,“你好,我是叶宏灯!”

  寻梦珠三角

  当18岁的叶宏灯躬身在家乡台湾的田地里耕种,汗流浃背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到,在1989年,自己38岁的时候,会从台湾来到东莞开拓商业版图,48岁之际,会率领一帮台商破天荒地在大陆兴办一所台湾学制学校,接近58岁的时候,会告诉记者,“我变成一个东莞人了,责任在这里,感情在这里。”

  20岁,考入东吴大学经济系半工半读后,叶宏灯就在家里办了个小型的加工厂,规模不大,却是他事业的第一个印迹。

  在来大陆之前,叶宏灯到过东南亚做投资,当时台湾的很多工厂多设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到了八十年代,随着中国开放程度加深,两岸有了更多往来。 1982年,一位回乡探亲的台商,投下了台湾之于大陆的第一笔资金,开启了台商投资大陆的一扇门。这正值蒋经国主导台湾政局约十八年期间。

  虽然蒋经国当政期间,确立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道路,给台湾经济注入了活力,为台湾迎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美誉,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的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制造业生存环境日趋恶化,使不少台商走出台湾寻找出路。

  敏锐的叶宏灯隐隐感觉世界经济潮流在变,“我们发现中国的成本比东南亚还低。”1989年10月,他接受台湾母公司致伸科技的委派,带着100万港币,来到东莞投资,亲手创办了东聚电业,生产扫描仪器、鼠标等消费性电子产品。那个时候,东聚电业落户东莞仅有1000多平方米厂房和25位员工。

  “东莞在那个时候还是一片农村,很偏僻,台湾企业几乎都是透过香港人才认识东莞的。”在叶宏灯将投资焦点放在大陆时,一位香港朋友带他首次来到东莞考察。

  之后,他用了13年的时间,让东聚从最初25人的团队,发展成为拥有10家工厂,12000名员工,年产值4亿多美元的国际电脑周边设备制造商。它生产的电脑滑鼠产量位居世界第二,电源保护器以及扫描仪产量占世界第一位。

  叶宏灯的东聚厂址所在地——石碣镇,就有中国IT名镇之称。继东聚之后,1991年,台湾台达落户石碣;1995年,雅新电子、源利电子等又相继投产,中国诱人的市场和完善的配套产业链成了台资电子大厂的首选迁徙地。

  在叶担任董事长期间,东聚的发展很顺利,一年新设一个厂,而台湾母公司也跟着发展起来,两者相辅相成。“这边是以制造为主体,台湾则抓好业务、管理和市场,研发的功能也建立起来。” 正是由于东聚电业的发展,致伸科技实力大增,1993年成功在台湾上市。回忆起这些往事,叶宏灯神情激动,手在空中比划了起来。

  台企升级

  在东聚电业走上轨道后,叶宏灯就寻思着能否为当地众多分散的台商做点什么,东莞台商协会的成立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1995至1999年期间,他连续担任两届会长,当时参与到协会的台企达到2800家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台商协会。

  由于台商前往大陆投资的额度屡创新高,传统产业外迁,高科技产业西进,使得当时的台湾“总统”李登辉很是焦虑,他提出来“戒急、用忍”的大陆经贸政策。

  1996年8月14日,李登辉在台湾“国民大会”上要求有关部门“对台商到大陆投资设一定的上限比例”,这是台当局紧缩大陆政策和经贸政策的一个信号。

  在此环境下,台商协会起到台资企业跟政府沟通桥梁作用。作为会长的叶宏灯经常要花很多时间去沟通关系,“协助台资企业稳定下来”。

  而李登辉的继任者陈水扁上任后,台湾经济原地踏步,每况愈下。对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限制比李登辉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中间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的王永庆。2001年9月4日,只有小学文化程度、80多岁高龄的王永庆发表长达4万多字的文章,严厉批评“戒急、用忍”政策。

  这种政策上的禁锢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加速了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情。2000年以后,台商对大陆投资的技术水平、产业层次不断升级。资料显示:神达、仁宝、大众、华邦、广达等台湾知名科技企业纷纷在大陆筹设研发中心、IC设计中心及软件开发基地。

  离开东聚

  在这个阶段,出任台商协会会长的叶宏灯开始着手筹办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企业主要来办这么一个学校。”叶宏灯说,在那几年里,他发现东莞台商出现猝死的几率很高,“都是些很年轻的企业家,三十到四十多岁的精英,出现过劳死。工作压力大,无家眷在旁,生活不太正常。”他大概每个月要跑殡仪馆五六次,处理相关问题。

  同时,台商的离婚率很高,两地分居的结果会产生很多矛盾和问题。如果台商想要在珠三角地区安居扎根,谋求更长远发展,就必须突破难题。这是台商发展新模式绕不过的一道坎。叶宏灯自己深有体会,他曾说过,“在这边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大,但是人却越来越困惑,尤其是家庭这一块,深感自己作为丈夫、父亲,所欠的债太多。”

  1995年,为了解决台商们的后顾之忧,叶宏灯开始酝酿创办一所跟台湾教育体系接轨的学校。当时两岸互动形势尚未完全明朗,要想直接衔接台湾学制,聘用台湾教师,采用台湾教材,难度可想而知。

  2000年9月,东莞台商子弟学校迎来首批新生,顺利开学。2001年,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刚刚建设起来的学校,他决定辞去东聚电业董事长一职,全力以赴做好学校的事业。

  “我已经在东聚13年,期间盖了10个厂,都比较稳定,但学校工作刚开始,于是我就把工作辞掉。像我们这种年纪的人,对人生有很多种取舍,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我们支持马英九

  近两年来,随着大陆经济结构调整、投资环境变化以及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大陆利用台湾资金出现了下降趋势。有关台资企业大规模倒闭及撤资的消息沸沸扬扬。

  对此,叶宏灯说:“情况并没有媒体描述的那么严重。”他表示,前不久通过台商子弟学校,向珠三角的台商做了抽样调查,共回收了1365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只有5%的台商准备撤离,大部分是传统企业,例如制鞋业、制礼品业;20%的台商表示不会受到影响;剩下的75%的台商表示受到一定影响,但会努力克服困难,不会轻易撤离。

  叶的分析是,目前台商遇到的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问题,只是表面因素,台商遇到的最核心问题是需求下降与竞争加剧的矛盾。他同时也指出,要改变台商群体在东莞的“两头在外”的浅盘式经济形态,必须积极改变观念,专攻内销市场。

  “5•20”之后,国民党重新回到台上。在大陆的台商也特别关切。“这一次大家支持马英九,就是因为国民党认为,台商在全球,包括在大陆的发展,是台湾经济实力的扩充,是一种竞争力提升的表现。而原来的民进党认为,每一个台商都是一个‘叛逃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产生了不一样的结果,制定的政策也就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到台商的心态。

  “现阶段,台湾会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压力,过去积累了八年的问题,烂摊子过大。但马英九这批人的人格特质、观念以及一些做法比较值得我们信任,如今这股气势已经上来了,让人开始有信心了。”

  在叶宏灯看来,马英九的竞选主轴是两岸和平,而不是互相敌视,所以两岸关系正在出现曙光。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叶宏灯 | 蒋经国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