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6月11日电(记者张军、梁娟)这是血与泪的洗礼:浴火重生,血泪成河,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洗礼更能展现公仆本色。
这是生与死的考验:患难共之,生死以之,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考验更能彰显家国情怀。
在撼天动地的震后救援中,在步艰履险的恢复重建中,有多少军民鱼水深情,有多少干群互助佳话,有多少兄弟情、战友谊、同志爱……至真至纯之情,让人唏嘘不已;大德大爱之举,纵然弦歌难尽。
“人民供养了我们,我们必须无条件回馈人民”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突发里氏8.0级地震,陕西省受到波及,其中西安、汉中、宝鸡、咸阳受灾严重。在灾情最为严重的汉中市略阳县、宁强县等地,一时间房倒屋塌,当晚有数十万群众无家可归。
灾情就是命令。当人民群众遇到危难时,当人民群众需要救助时,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各受灾市县党委、政府紧急行动起来,驻陕西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紧急行动起来,身处灾区一线的乡镇干部、村组干部和普通党员紧急行动起来,一幕幕干部爱群众、军队爱人民的感人壮举不断涌现。
地震发生后不到2小时,陕西省委、省政府就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全省抗震救灾工作。与此同时,陕西省民政厅一名领导带领的工作组冒着余震赶赴重灾区汉中市,当晚决定给汉中、宝鸡等重灾区紧急拨付应急资金、调运帐篷和棉被。
地震后的第二天,汉中市下拨了4.3万公斤救灾粮,宝鸡市采购了100万元紧急救灾物资;西安市本级财政下拨100万元,咸阳市本级财政下拨60万元,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随着灾情的不断上报,救援人员迅速集结,奔赴灾区;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
非常时期是检验党员党性强弱的镜子,也是检验干部公仆意识的试金石。陕西地震灾区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和普通党员始终走在抗震减灾和生产自救的一线。没有强迫,没有命令,他们用这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行动,回馈人民群众。
“大家不要慌,不要乱,锁好门窗到户外空旷地带活动。”地震刚发生时群众极为恐慌,汉中市公安局不到半小时抽调100余名民警走上街头,引导群众躲避,维护社会秩序。
武警陕西总队一支队六中队官兵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得知附近一家幼儿园200名孩子尚处在危险之中。排长李琦星带领战士逆着躲避的人流冲进幼儿园,把孩子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许多群众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动情赞叹:“子弟兵真是了不起。”地震发生后4天时间内,武警陕西总队就出动兵力7000余人次,帮助6500名群众成功疏散逃生。
汶川地震波及宝鸡市时,中山路街道办事处新维巷社区治安员李文忠正在巡逻,突然一阵天旋地转。李文忠没有惊慌,他跑步找到社区书记刘宝琴,逐楼逐户用喇叭喊出了300多名尚在屋中的居民。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穿上这身衣服就要对得起它,楼中老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哪有父母遇难儿子不管的事!”
地震发生后,宝鸡市渭滨区晁峪乡田那下村9名党员村干部分成4个小组,紧急疏散群众。渭滨区新建路社区党员在支部书记张哲的带领下,一个个院子、一栋栋楼地查摸灾情。经一路社区63岁的老党员吴丽英,在得知社区组织赈灾募捐活动后,她第一个来到募捐办,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1600元捐给了灾区。
“舍小家为大家,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汶川地震后第10天,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前往重灾区略阳县白水江镇。一路上塌方不断,不时有碎石滚落车旁。在镇政府大院,记者看到白水江镇党委书记张秦脉、镇长赵素萍。他们一直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白天,逐村逐户查看灾情,指导生产自救;夜里,坚守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指挥所里。对同样受灾的家人,他们却无法顾及。
在陕西地震灾区,数不清有多少干部和党员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舍小家顾大家,把对父母、爱人和孩子的爱,倾注给灾区群众。哪里有困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灾区群众的主心骨,他们是灾区群众真正的靠山。
今年“五一”期间,不常回家的宁强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蒋明庆跟妻子和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有个约定,那就是从来没在家过生日的他,今年要与家人一起过。可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使他无法兑现跟妻子与儿子的承诺。自5月12日以来,他每天都要工作20个小时以上,20多天的紧张、繁重工作,眼睛熬肿了,人变得又黑又瘦,他天天强忍着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痛,坚持下乡查灾,足迹遍布全县26个乡镇41个受灾村。生日那天23时儿子打来电话,他还在受灾群众的帐篷里现场解决问题。
5月19日,对宝鸡市公安局金台区交警大队大队长杜宝琨来说是很平常的一天,而对于他妻子和单位的同事来说却是那样的难忘。
当天傍晚,杜宝琨忙完工作计划回家照顾刚刚做过脑膜瘤开颅手术出院的妻子。他为妻子做好饭,打开电视机看到反复播放的“宝鸡有可能受到余震波及”的消息,他的神经再次紧张起来。面对整个市区弥漫的紧张气氛,杜宝琨既不放心各交通岗台状况,也不放心病后虚弱的妻子。于是,他决定开车带着妻子逐个岗点巡查。就这样,他查遍了全区所有的岗台,一直坚持到次日两点多。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面前,作为要害部门之一的陕西监狱和劳改所,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地处重灾区的汉中监狱关押的都是刑期十年以上的重刑犯,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狱政管理科的6名男干警在科长邢汉中带领下,坚守在管理罪犯的第一线。这时他们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全监2000多名罪犯的安危;他们想得最多的不是亲人的安全,而是监狱的稳定。在狱政科的现场指挥下,通知分监区疏散罪犯、撤离监舍,清点人数、集中管理、设置隔离、加强控制。正是全省司法干警的坚守,大地震面前,陕西全省监所秩序井然,没有出现一起人员伤亡和安全事故。
地震当天下午,太白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城区5个广场搭建35顶简易帐篷,免费向群众提供食品、药品和饮用水。对于房屋倒塌或成为危房无房居住的群众,县财政除了紧急发放救灾帐篷外,还为受灾户每人发放救济款100元。
“在灾难面前,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群众放在首位。”这句朴素的话出自陕西受灾最重的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村党支部书记王显勤之口。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组织抢救群众,最后一个领到救灾的帐篷。太白县咀头镇一位群众说:“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干部、党员总是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在,我们就有主心骨、有了靠山,有了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勇气和信心。”
“公仆本色如磐石,打造起坚不可摧的精神大厦;家国情怀是钢铁,熔铸成不折不挠的民族脊梁” 灾难面前,陕西党政军等各界干部、党员展现出的公仆本色、家国情怀,打造成坚不可摧的精神大厦,如钢铁熔铸成不折不挠的民族脊梁。这样的精神大厦和民族脊梁,也是引领灾区群众摆脱厄运、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法宝。
“三夏”时节,记者来到陕西省地震灾区宁强县。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地震灾害后,被打乱的农业生产开始重新恢复。在另一个地震受灾区宝鸡市凤翔县,当地群众不等不靠开始生产自救。
凤翔县糜杆桥镇竹园村农民张艳君家的房子被震塌。父亲早逝、母亲病重、弟弟尚小,望着坍塌的房子,想到今后的日子,张艳君哭了起来。就在张艳君绝望之际,乡亲们来了,村支书带着党员来了,镇上、县上的干部来了,他们帮着张艳君从废墟中挖出了埋没的家产,又在废墟旁搭起了全镇第一个救灾帐篷。
根据张艳君家的实际情况,村干部一合计,决定由村上垫资为张艳君家盖新房。乡亲们这个过来帮着搬砖,那个过来帮着和灰。干活有二三十人,可到了吃饭口上,一转眼都回了自个家。半个月后,红漆大门、三间平房,在废墟旁盖了起来。
这种不等不靠生产自救的事儿,在大灾过后的陕西灾区比比皆是。6月1日一大早,宁强县城建局总工程师、震损房屋应急评价中心主任王永军又拖着疲惫的身子出发了。这天他的任务是带队对代家坝集镇震损房屋进行应急评价。自12日汶川地震以来,不管烈日或是阴雨,53岁的他每天都要在受损的房屋爬上爬下。“我多评价一间房子,就可多让一家人安心,我提前一天对震损房屋做出评价,就可能让人提前一天回家入住。”
灾难摧毁了家园,却摧毁不了3700万三秦儿女的意志,阻挡不住3700万陕西人民重建家园的步伐。5月25日青川6.4级余震发生后,汉中市领导冒雨在简易帐篷内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市灾后重建工作,会议在第二天1时才结束。
汶川地震发生后,汉中市11个县(区)233个乡镇受灾,重灾村庄208个,紧急疏散群众160余万人。全市47所学校彻底被毁,9.6万名学生不能正常上课,37所医院无法正常收治病人,重灾县(区)工业停产,受余震影响,全市每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随着震情趋缓,汉中市迅速调整部署,将工作重心向恢复重建转移,出台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方案》。
宝鸡是陕西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地震中遭受了巨大损失,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90户受灾,重灾企业7户。市财政先期列支3000万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对学校和医疗机构的重建维修,市委、市政府更是一路“绿灯”,不但安排了1000万元周转资金,而且将社会捐助资金优先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重建倾斜。
在陕西灾区,党政军各界干部和党员依然奋战在恢复重建一线,本色依然、情怀如旧。在他们的努力带领下,废墟上,一个更新更美的家园正在形成。
(责任编辑:张庆龙)